山東濰坊諸城市經濟作物糧食機械化發展駛上快車道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15 16:49:22
諸城市農機部門在抓好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的同時,把糧食機械化列入農機推廣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行政推動與政策引導、媒體宣傳與技術培訓、現場演示與田間指導、基地示范帶動等多種措施,經濟作物機械化初見成效。目前,全市經濟作物面積達70多萬畝,已培育了花生、黃煙、茶葉、瓜菜等7個經濟作物機械化推廣示范基地,有3個基地被濰坊市農機局確定為經濟作物機械化推廣示范基地。
近年來,該市對經濟作物機械化特別是花生生產機械化進行了重點推進,花生播種覆膜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作業,花生收獲半機械化作業機收率達95%,黃煙生產除煙葉采收和捆綁環節人工作業外,從育苗、耕整地、覆膜、移栽、中耕除草、植保、烘烤、拔秸等環節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在瓜菜生產方面,注重了;五位一體;生態溫室發展,并在多個鎮(街)建立了示范基地,生態溫室已發展到1萬多個,田園管理機等各類機械2萬多臺,主要生產環節實現機械化作業。茶葉耕整地、植保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在運輸、鮮葉殺青、揉捻、成型、干燥、包裝方面也實現機械作業。
諸城市把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作為支柱產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列入市政府督查事項,把園區建設和基地建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抓手,將經濟作物機械化重點機具分解到(街),并納入市政府考核鎮(街)政府的指標,從而解決了過去單靠農機部門自己抓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的局限性。該市借鑒糧食作物機械化發展中的經驗做法,在經濟作物機械化推廣中繼續加強農機示范推廣力度,發揮好輻射帶動、示范基地試驗推廣和成果轉化的作用,總結出一套機械化作業技術規程,篩選出一批成熟適用的先進機械,培養了經濟作物機械化帶頭人,從而促進經濟作物機械化以點帶面,以戶帶片,以片帶方,以方帶面,由點到面的轉化。把經濟作物機械的選型推廣作為加快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發展的重要環節來抓。堅持高標準起步,引進、選型和消化吸收相結合,邊試驗邊選型,邊示范邊推廣,機具由少到多,面積由小到大,使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逐步成熟,質量不斷提高。
該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將經濟作物機械列為農機購置補貼重點機械,優先享受補貼。近年來,共補貼各類經濟作物機械2000多臺(套),補貼資金達1000多萬元,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群眾對經濟作物機械化的認識,推動了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每年在春秋兩季經濟作物生產關鍵時節,專門邀請廠家技術骨干,深入到鎮(街)、社區和生產一線,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做好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培訓,使他們成為會操作、會使用、會維修、會調整的行家里手。每年還專門組織召開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現場會,組織農民、機手、村干部和各鎮(街)分管領導現場觀摩。并成立機械作業隊開展巡回作業演示,通過散發宣傳資料,制作機械作業光盤,組織干部群眾觀看等形式,加大新型經濟作物機械的宣傳示范推廣力度,受到了廣大干群的普遍贊譽,取得了明顯的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