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經過預處理制成胚片或預榨后餅,由輸送設備送入浸出器,用溶劑進行浸出,得到濃混合油和濕粕。
浸出設備
浸出工序的主要設備是浸出器,其型式很多,常用的有:平轉式浸出器和環形浸出器等連續式浸器。
(1)固定柵底平轉浸出器(簡稱平轉)其結構職圖2-32所示。
①進料裝置由密封式螺旋輸送機及重力門組成。螺旋輸送機的螺旋軸上缺一段螺旋葉片,物料經密封螺旋輸送機的前段輸送到料封段,由于該處無螺旋葉片,推力減小,同時又受到重力門的阻力,因此在料封段將保持一段壓得較緊的物料,從而阻止了浸出器內溶劑蒸汽的逸出。物料經過重力門推出沿垂直下料管進入浸器,此處噴入濃度較大的混合油使物料預先浸潤,以增加散落性,減小粘結性,使用權不易結團,在浸出格內不致自動分級,從而避免了溶劑在浸出格內滲透時出現“短路”現象。
②浸出器殼體為圓柱形,上蓋面上照明燈和窺視孔,殼體側壁上接有循環溶劑管的進出口接管法蘭。
③在殼體內有一個繞垂直中心軸緩慢轉動的環形圓柱體,即稱之為轉動體。轉動體被徑向隔板分成若干個體積相等的扇形浸出格。在離浸出格下方2~4mm處有一環形的固定柵底,它主要由若干根不銹鋼材質的柵條以同心圓形式排列構成。柵條的截面積為近似梯形,上大下小,如圖2-33所示。柵條與柵條之間保證0.8~1mm縫隙,以便混合油溶液的滲漏。
整個柵底拼裝后一般為320°~340°,有一缺口,以供濕粕下落。物料在柵底上隨浸出格繞中心軸緩慢移動,循環噴淋的溶劑或混合油由浸出格上方噴淋管灑下,對物料進行噴淋和浸泡,然后從料層中滲濾下來,通過柵底縫隙流入下面的混合油收集格內。與料胚多次接觸后濃度較高的混合油經過浸出器內帳篷式過濾網濾去所含細粕屑后,用泵送至混合油暫存罐。經過多次噴淋浸泡后殘油很低的濕粕由柵底的出粕口落下,由出粕螺旋輸送機送至濕粕埋刮板輸送機,由它送往濕粕脫溶烘干工序。
④轉動體轉動由傳動裝置驅動。為了改變轉動體的轉速以適應不同的浸出條件,其傳動方式可表示如下:
⑤新鮮溶劑和混合油的噴淋系統采用“噴淋——瀝干——噴淋”的間歇大噴淋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噴淋系統由18個浸出格、6個集油格、1個出粕格、5個混合油噴淋管和1個新鮮溶劑噴淋管組成。其相互位置見圖2。34。
新鮮溶劑由虹吸式間歇大噴淋裝置經噴淋管e噴入浸出格14中,與經過多次噴淋-瀝干后含油量已經較低的物料中,進行沖洗以使粕中殘油降至最代。濕粕經15、16浸出格部位進行最后瀝干,含溶劑量較低的濕粕即在17浸出格部位卸出并送至濕粕處理工序。卸粕后的空浸出格在18浸出格部位待裝物料,轉至1.2浸出格部位重新進料。混保油的運動方向與物料的運動方向相反。新鮮溶劑經過料層滲濾后,得到濃度很衡的混合油,流入集油格Ⅵ。經5號抽出泵泵至噴淋管d,噴灑入料層,滲濾后濃度有所提高的混合油仍流至集油格Ⅵ。這樣一直進行本各自循環,直到集油格Ⅵ裝滿混合油由隔板處溢流至集油格Ⅴ,隔板高度從集油格Ⅵ逐漸向集油格Ⅰ方向遞減。待集油格Ⅴ裝有混合油后再開4號抽出砂泵至噴淋管c,噴灑入料層,滲濾后濃度進一步提高的混合油流入集油格Ⅴ,裝滿混合油后再由隔板處溢流入集油格Ⅳ。如此類推,由集油格Ⅵ至Ⅲ混合油濃度逐漸提高。集油格Ⅲ的混合油用1號泵泵入進料管對入浸物料進行預先浸潤,滲濾過浸出格的料層后流入集油格Ⅰ。由于該混保油中含粕粉較多,由2號泵抽出至噴淋管a,噴灑入料層滲透自濾,并經過設在集油格Ⅱ處的帳篷過濾器過濾,該過濾器濾網為100目/25.4mm。最后濃混合油自集油格Ⅱ抽出送往混合油處理工序。
若固定柵底平轉浸出器轉動體的轉速為90min/r,根據上述溶劑和混合油噴淋系統,各段浸出時間分配如下:進料預浸段2×5=10min,浸出段12×5=60min,最后瀝干段2×5=10min,出粕、空格段2×5=10min。
固定柵底平轉浸出器的技術特征見表2-26。
表2-26 固定柵底平轉浸出器的技術特征
固定柵底平轉浸出器的生產能力可按下式計算:
固定柵底平轉浸出器的操作要點如下。
A.開車前使浸出器及其附屬設備空載運轉,檢查轉動是否靈活。并檢查各法蘭聯接部位是否嚴密,各管道及噴淋管是否通暢。
B.開車時首先開動送料埋刮板輸送機,使存料箱進料,并使存料高度達1.4m以上。然后開動新鮮溶劑泵,從新鮮溶劑噴淋管向浸出格內進溶劑,使浸出器各集油格全部溢流裝滿。
C.開動浸出器,使轉動體運轉。
D.開動密封螺旋輸送機,并開動1號泵,使用權溶劑噴入密封螺旋輸送機垂直下料管。
E.開動進料埋刮板輸送機,開始向浸出器內進料。
F.從浸出器上蓋面上的窺視孔觀察,首先裝料的浸出格轉動到哪一部位,即將該部位的溶劑循環泵開動,對物料進行噴淋。當存料浸出格轉動到整個噴淋區的一半位置時,即開始補充新鮮溶劑。視物料接近出粕格時即開動出粕螺旋輸送機及濕粕埋刮目相看板輸送機,將濕粕送到濕粕蒸脫烘干設備去。
操作中還應注意控制以下工藝參數:a.浸出格裝料量為料格的80%~85%;b.溶劑溫度為50~55℃;c.入浸料胚溫度為50~55℃,使浸出溫度保持在50~55℃;d.噴淋段浸出格內液面應高出料面30~50mm;e.浸出器轉動體轉速一般為90~120r/min;f.料胚與溶劑之比(溶劑比)為1:0.1~1.1,根據入浸料含油率,控制混合油濃度為:
入浸料含油 混合油濃度 入浸料含油 混合油濃度
18%左右 18%~27% 12%左右 12%~19%
15%左右 15%~23% 8%左右 8%~13%
G.干粕殘油率:大豆粕1.5% 以下,油菜籽、棉仁、葵花籽、花生仁粕1%以下,米糠粕為2%以下。
H.入浸料水分:預榨餅4%~6%,大豆生胚為6%~8%。
(2)環形浸出器 其結構如圖2-35所示。
該浸出順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安裝在環殼體內的框式拖鏈輸送帶,綜由電動機通過減速機,再由鏈輪傳動。在浸泡噴淋段和滴干段處殼體內裝有固定柵板條,以便溶劑或混合油的滲漏。物料由進料斗進入浸出器,即在拖鏈的拖動下移動,首先在預噴淋浸出段受到濃混合油的噴淋浸潤。在隨后的流態浸出段,物料與混合油并流而下形成流態浸出。在水平段物料受到由循環泵泵入混合油的噴灑浸泡,柵板的高度差依靠溢流以實現逆流浸出。由第2個集油斗中引出最濃的混合油經旋液分離器除去粕末后送往混合油處理工序。物料繼續拖動至彎曲段,受到上部噴下混合油的逆流接觸,并由于料胚被逐漸翻動,比較松散而有利于溶劑滲透。物料最后受新鮮溶劑沖洗后進入具有3°~6°傾斜度的滴干段,由于濕粕的自擠壓作用和料粕的翻動,有利于滴干,降低濕粕殘油和所含溶劑。在出粕口處,由于固定柵板條斷空,濕粕自然落入出粕口卸出。有些環形浸出器,為防止發粘的濕粕卸料困難,在此設有一個拖鏈振動裝置。更多糧油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