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PI大概率下行背景下,大部分農業子行業盈利受影響。我們認為,稻米深加工產業鏈原料價格穩步上漲,下游產品多樣化,產品價格波動節奏不一致,因此盈利水平受CPI影響較小。且在推進循環經濟模式的大背景下,長期看好該產業鏈模式的前景。 我國稻米深加工行業仍處在初加工階段,正逐步向日本和泰國的精細化規模化模式靠近。我們測算在產業鏈中,小包裝精米、淀粉糖和米糠油的行業規模增長空間均在4倍以上。 稻米深加工產業鏈對稻谷“吃干榨盡”,用稻谷 |
加工出精米、淀粉糖、蛋白粉、米糠油及飼料、稻殼等產品,提升價值約71%。
碎米將成為淀粉糖原料的有效補充,我們認為這是碎米深加工的主要驅動力。目前玉米深加工限制,碎米可補充產出約1000萬噸淀粉糖。
受消費升級和食品安全影響,大米行業正由散裝普米向小包裝精米發展。
我們判斷小包裝大米將重現食用油行業的成長路徑。優質原料和銷售渠道因素將使得行業出現全國性龍頭+區域品牌共存的格局。
此外,米飯產品還將向健康營養、便捷省時的多元化方向升級。
大米淀粉糖的主要優勢在于可發展空間大。
大米淀粉糖目前產量僅為130萬噸,若充分利用碎米可增長6倍。在水稻主產的南方地區,原料成本低,產品運輸費用低。大米淀粉糖顆粒更小、脂肪性口感好且不易過敏,適用面更廣。
受原料聚集和產品運輸限制,碎米淀粉糖企業將以中等規模分布在各稻米主產區。倉儲能力、提取工藝和設備是企業盈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