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體地下倉的建筑 目前建造的土體地下倉以喇叭倉型為主,它的結構包括倉頂、環形基座、倉身和倉底四大部分,建造時先造倉頂,然后造倉身,最后建造地坪。喇叭倉在施工時,是使用土胎模法砌筑倉頂殼體,然后利用土體的自穩能力采用邊開挖,邊襯砌,由外向內,由上到下的施工方式。 具體步驟,首先控制球殼殼體,在土胎模周圍砌環形基礎,再在球殼模內開挖土層,回填倉頂,從倉頂入糧口處打一直井到倉底與底部出糧口打通,挖掉球殼 |
里的土,對球殼進行修補,邊整修,邊砌倉壁,最后建造倉底。,如圖7-8 二、防潮層的確立 防潮處理是地下倉質量的關鍵,殼體防潮層是用干磚蘸熱瀝青后緊貼在砂漿球殼砌體上,可保持倉內干燥,倉頂倉身防潮層有直接用二油一氈或三油二氈貼倉壁,如果土壤含水量高,為了防止地下水的滲透而對倉壁防潮層產生壓力,除了上述處理,應先襯砌空心墻作為排水之用,再實砌60---120毫米磚墻,再做防潮層,貼干磚,勾縫。必要的情況下可選用防水水泥建筑,或采用外排水的方法,將滲水引出倉庫。 |
三、石洞庫的建筑
巖體地下倉的施工,與一般隧道施工方法基本相似,平窯洞庫是先在巖體上挖出一個隧道,然后從側通道向兩邊分枝,通入兩邊的庫區,當整體挖好之后,然后進行澆砌倉壁和倉頂,砌體與巖石往往留有一定的間隙,它的防潮處理采用的是外排外防形式。因此地下石洞庫的整體結構為單層離壁,澆砌結合,此外,也有雙層離壁被覆,但這種形式建筑費用較高。
內部裝修,倉內所有與外界連通的孔道都必須設置密閉門,照明電器安裝時須注意不能破壞防潮密閉性能,并防止外界空氣進入造成溫差引起可能的倉壁與糧面的結露。
新庫竣工后,需要進行通風、干燥,排除遺留的施工中的水分以后,方可投入儲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