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糧通風的送風形式分為兩種:壓入式與吸出式通風,即鼓風與吸風。 (一)壓入式通風 它利用風機產生的壓力,先將外界空氣通過風道送入糧堆,然后經糧面從排氣口或門窗排至倉外,如圖所示。它用于遠離風道處,如房式倉中、上層糧溫高時通風。其特點是:1、冷卻區向上運動,最后冷卻糧在糧堆上層,用簡單測溫儀容易檢測到糧食的冷卻效果,有利于掌握糧情,特別是對沒有布置測溫系統的大糧堆來說尤為重要;2、糧溫上高下低時,空氣自然流動有助于 |
糧堆通風降溫;3、風機工作熱量提高風溫2--3℃,降低氣體濕度,有利于通風降水或減少糧食水分增加的機會;4、在大部分立筒倉中,濕熱空氣聚集的頂部空間,上行式通風能使濕熱空氣離逸倉房;5、用于大型房式倉通風時,壓入式通風沿長管道糧堆內的氣流分布要比吸出通風更加均勻。
壓入式通風的缺點:1、在潮濕環境下,冷卻較高溫度的糧食時,尤其是糧溫與氣溫差值大時,易造成倉頂及倉壁處結露,可能會增大糧食表層的水分;2、如果風機進口在位于搬運糧食或靠近灰塵堆積處操作,則管道可能會堵塞,應采取保護氣流的措施,不讓細微顆粒在管道中聚集;3、對于放在室外的風機,應安裝防雨棚以防止雨水侵入。 (二)吸出式通風 |
![]() |
它利用風機產生的吸力,先使外界空氣從糧面進入糧堆,然后通過風道排至倉外,或先使外界空氣經風道進入并穿過糧堆,最后經風機排至倉外,如圖8-22所示。它用于靠近風道處,如房式倉中、下層糧溫高時通風。其特點是:1、在寒冷地區,冷卻糧食的廢氣直接從風道內排走,避免水汽在糧層的冷表面或倉頂下結露的可能。在亞熱帶地區的寒冷季節,特別是鋼板倉儲糧發熱時,鑒于上述考慮,仍應采用下行式通風;2、通過薄膜覆蓋,氣流就可以直接輸送到糧堆需要通風的部位,如在房式倉內對未裝滿、堆高較淺或糧堆局部發熱的部位覆蓋薄膜,采用揭膜通風的方式,以達到局部通風降溫的目的;3、風機的工作熱量不會散發到氣流中,這就能夠充分利用空氣的冷卻能力,在深層垂直筒倉中,應優先選用吸風方式。
吸出式通風的缺點:1、最后作業部位(冷卻鋒)接近糧堆底部,這部分糧食的通風效果通常較難檢測,不利于作業結束通風的正確判斷;2、對于中、上部發熱的糧堆不應采用下行式通風,它會使冷糧堆返熱,并引起水分的轉移;3、當氣溫低、濕度高時,采用吸出式通風不能有效利用風機工作熱量來降低環境的濕度,尤其在亞熱帶地區的環境空氣濕度較高,可能會喪失通風時機。 |
![]() |
除采用壓入式與吸出式通風外,對于糧層較厚的筒倉通風時,糧層阻力較大,可用兩臺風機,采用壓入與吸出相結合的混合式通風方式。對較厚糧層的房式倉通風時,采用壓入與吸出的交替通風,有利于整個糧堆溫度與水分的均衡分布。
鼓風與吸風如圖所總結的,它們都可以在儲糧中應用。至于生產中采用哪一種方式通風,必須考慮上述兩種通風方式的優缺點,并取決于其特定的環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