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風一詞,作為我們糧食人都不生疏。在上世紀70年度至90年代初期,自然通風技術在糧食儲藏期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國家糧食企業體制改革的快速發展及市場經濟觀念的日益增強、儲糧向著保質保鮮的理念方面發展。伴隨著機械通風技術的普及和使用,它作為一種科學儲糧的新技術越來越受到糧食倉儲企業的青睞。在長期的實踐工作中,儲糧機械通風技術實現了由應用效果型向應用效益型轉變,高技術效果與經濟效益并重的發展之路。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實現這一飛躍呢?怎樣科學地運用這一技術發揮它的效能呢?我們又是怎 |
樣有機地把自然通風、機械通風等通風技術運用的呢?就這一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糧食發熱。糧食在儲藏期間,糧堆溫度不正常上升的現象、移為糧食發熱。在正常情況下,糧溫隨氣溫和倉溫的變化而變化,若糧溫上升太快,或該降的不降就屬于不正常的情況。引起儲糧發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糧堆內的生物成分進行旺盛的呼吸作用,產生熱量而積累的結果。其中,儲糧微生物的生合活動是造成儲糧發熱主要因素,其次是糧油籽和儲糧害蟲等生物成分呼吸代謝放出的熱能。這是因為在適宜條件下,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呼吸強度都比糧粒和害蟲高。那么儲糧發熱我們是如何鑒別呢?
儲糧本身沒有固定的溫度,在實踐中,鑒別儲糧發熱的基本方法是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如在氣溫上升季節,糧溫上升速度超過氣溫新能影響的范圍,其幅度超過日平均倉溫3—5℃以上,氣溫下降季節,糧油不降或下降太慢,甚至回升;背陽在糧溫高于向陽面糧溫;同一部位不同層次的糧溫度他不符合正常糧層的變化規律,該降的反而上升;同一部位的糧溫與前幾次檢查經記錄比較有突出上長升的現象;當入倉時間保管條件相同時個別層點的糧溫有顯著增高的現象等這些都是發熱或有可能發熱的標志。說明,對暴曬的糧油和加工的熱機米等,未經充分冷卻時,糧溫量高也不能視為發熱現象,此外,有些新收獲的糧油,在后熟期中生理活動旺盛,釋放出較多的水分和熱量,由此而產生的“亂溫”現象也不能視作儲糧發熱,因為這種“亂溫”現象隨著后熟作用的完成而自然消失。糧堆的發熱歸納有以下幾種:一是糧堆在有面(糧面5—30cm)由于季節變化引起糧食水分增加,糧堆表層與倉溫、氣溫或堆內溫差過大,形成結露,或倉內溫度過大,糧堆表層吸濕而引起糧堆上層發熱。二是氣色發熱。是指全倉整個糧堆因收購整包糧食平均水分偏高,全倉蟲害感染嚴重,造成全倉糧溫普遍升高。三是局部發霉變。若固倉頂漏雨、倉壁、地坪滲水返潮、濕糧混入、機械入倉、雜質自動分級;蟲害聚集而引起的局部發熱。四是垂直發熱。貼墻、靠柱、房頂漏雨垂直打濕糧食成柱狀等引起的發熱。
引起儲糧溫度變化的因素有:第一是儲糧維護結構,在儲糧生態體系中,由于圍護結構不同,糧溫受外界環境溫度的影響也不同。圍護結構越大,越嚴密、發熱生能越差,糧溫受外溫的影響就越小,相反就越大。如在春季專磚構的高大平房倉,比較矮小的簡易倉、鋼板結構分體在筒倉的的糧溫升高得慢,在夏季后者糧溫要比前者高得多,但在冬季前后在糧堆里的個別部位可能殘留高溫不容易散發,使蟲害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能繼續繁殖。第二是儲糧的堆裝形式對糧溫的變化也有影響,常見的有包和散兩種。包裝糧堆空隙空氣流通好,受外溫影響較大。根據試驗,春季和秋季兩個季節,其糧溫變旬可升降4-5℃。而散裝糧由于空隙小,糧溫變化一般較緩慢。第三,糧溫高低還受其在倉內所處位置有關。一般是南向較高,北向較低,順序是南、東、西、北依次降低,有時不相差2—4℃,此外,糧堆表皮,邊緩的糧溫比糧堆中心、底層的糧溫受外溫影響較大。第四,入倉時儲糧的原始溫度不同,在形成糧堆時具有不同的糧溫。如早稻入倉時正值夏季高溫,原始溫度高,而晚稻收獲時在秋末冬初,氣溫低,原始氣溫低,所以早稻糧溫比晚稻高。此外,烘干未經冷卻的糧食入倉時,其溫度變化極不規則,一般都有較高的糧溫。第五,糧堆的生物呼吸,由于微生物,糧粒、昆蟲、螨類等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將消料干物質,并向糧堆釋放能量,呼吸程度的強弱,釋放能量的多少,并通過傳遞向糧堆外散發后,對糧堆幾乎無影響。但在非正常情況下,生物成分旺盛的呼吸作用,向糧堆釋施大量熱能,如果不能及時散發而聚集使糧溫開升高,從而導致儲糧發熱。
通過對以上儲糧發熱鑒別,發熱類型以及影響發熱因素的分析。我們應怎樣選擇通風手段呢?我們應從什么是自然通風?機械通風入手?探討運用靈活可行的方法。
自然通風是指利用空氣自然對流,讓外界干燥的低溫冷空氣與糧堆內的濕熱空氣進行交換,以達到降低溫度或水分的目的。自然通風必須以空氣溫、濕度低于糧油溫度和平衡水分為前提。應合理選擇通風時機最好能達到即降溫又降水分的目的。如果不能同時達到,應盡宜爭取在增加糧溫的前提下通風降水或者在不增加水分的前提下通風降溫。但在實踐中不可能通過測室時刻變化的空氣參數采取相應措施,主要是抓住季節性有利時機進行專期性的適時通風,降霧、雨、雪無外在不產生結露、增濕、升溫的條件,就可以任其對流。
儲糧機械通風是在一定條件的外界氣體在通風機產生的壓力差作用下沿著糧堆中的空隙穿過糧層,從而改變糧堆氣體介質的參數,調查糧堆溫度、濕度等,達到使糧食安全儲藏或改善加工工藝品質的目的。
無論是自然通風,還是儲糧機械通風,期的是:一是降低儲糧的溫度。主要用于①在低溫季節進行通風降低糧溫②處理發熱糧和高溫糧③降低機械烘干后糧食溫。二是降水通風、降低糧食水分多,提高儲糧穩定性。三是調質通風。在糧食加工前向糧堆內通入高溫度的空氣,適當調節糧食水分,以改善糧食加工工藝品質。第四、平衡糧堆溫度、濕度、防止或消除水分轉移、分層和結露;進行環流熏蒸;預防高水分糧發熱;排除糧堆內異味或實施熏蒸后的散氣;在高溫季節排除倉內積熱。
正是以上糧堆通風目的,綜合實際糧堆發熱類型和引起發熱的原因及因素,結合當時的氣候條件和三溫、三濕狀態,來擇優選擇通風時機和通風機械通風用段。
1、 自然通風在實際工作當中的應用
自然通風降低糧堆糧食的溫度。儲藏期間糧食溫度的變化逐步形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地上倉溫度主要受大氣溫度的影響,而地下倉則主要受地溫變化的影響。但無論地上倉或地下倉,其溫度都受外界因素,圍護結構物理因素的影響。首先,判斷倉內外是否有溫差,如果倉內溫度高于倉外溫度就采取自然通風方法降低糧溫。夏季可以找開糧面上部窗子和通風換氣口,讓冷空氣自然進入倉內,把白天太陽輻射傳入倉內的熱量帶走。如果是拱板倉,降打開糧面上部窗子和通風換氣口外,迫需要打開山墻兩頭通風換氣口,讓冷空氣在拱板上流過,把白天太陽輻射傳入倉內的熱量帶走。如果是秋冬季,可以打開糧面上部窗子和通風換氣口,同時還可以打開下面通風口,讓熱空氣上升,從糧面逸出,把糧堆內熱帶去。自然通風過程中判斷通風效果,適時進行相應調整,通風結束后要及時關閉門窗。要注意:夏季自然通風控制糧溫時,注意被問空氣溫度高所導致的糧面水分升高現象的發生。秋冬季自然通風控制糧溫時,注意糧堆內外溫差過大所導致的頂部糧食結露問題,必須時要翻動糧面。對于散裝糧來講,為了增加自然通風冷卻效果,可采用翻動糧面、扒溝、控糖等方法。自然通風的利用可以處理糧堆表層的發熱。效果的好壞取決于翻動次數、深度、接觸空氣程度的限制。配合軸流風機效果會更加明顯。
2、 采用軸流風機(排風扇)排除倉頂積熱。
糧食儲糧倉房存在著白天太陽輻射熱通過倉頂維護結構傳入倉內空間的現實情況。利用夜間氣溫下降時機,用事先安裝的軸流風機,及時排除由太陽輻射和維護結構傳導進入倉內的熱量,是防止缺溫影響倉溫,倉溫影響糧溫升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有通風自動控制系統,在控制系統內可以及先編制好利用軸流風機排除倉項積熱的通風控制程式序,從而可以避免人為操作帶來的誤差。具體操作:檢查倉內外溫濕度,判斷是否能通風。如果倉溫高于倉外溫度,就采用排風扇排除倉頂積熱,降低倉內空間溫度。打開部分門窗,供氣流對流、夏季可以打開糧面上部窗子和糧面上部軸流風機,讓冷空氣從窗口進入倉內,然后與倉房內熱空氣進行熱交換,熱空氣從軸流風機口排除倉外,把白天太陽輻射傳入倉內的熱量帶走。如果是拱板倉,晚上只需打開山墻兩頭軸流風機,一面向內吹風,另一面從倉內抽風,讓冷空氣在拱板上流過,把白天太陽輻射傳入的熱量帶走。如果是秋冬季,可以關閉糧面上部窗子,同時還要打開下面通風口,然后開啟軸流風機,讓冷空氣以風道內進入糧堆,從糧面逸出,把糧堆內熱量帶走,從而達到降低糧溫的目的。通風結束后關閉門窗防止濕熱空氣進入倉內。夏季采用軸流風機排除倉項積熱降低倉溫時,注意防止夜間空氣溫度所導致糧面水分升高現象發生。
3、 單管風機處理局都發熱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由于糧堆是活的有機體,在不利于處理儲糧害蟲的情況下,由于蟲害聚集造成的局部發熱(渦狀發熱)可采取單管風機通風、降低該處的儲糧溫度、防止因蟲聚集造成不惡性循環,防止儲糧發熱霉、變、待機會成熟后,處治儲糧害蟲,由于倉房漏雨造成的垂直發熱,用單管風機可以通風處理,在處理時,單管必須下到發熱部位,可采取一管和多管并用的方法,也可采取壓級機結合的辦法、力爭達到降溫、降水的目的。
4、發熱霧變糧堆的機械通風。對于糧堆發熱已造成糧堆霉變的要及時通風降溫,消除儲糧穩患。做到對糧堆進行認真檢查分析,準確確定糧堆發熱原因和部位。根據糧堆發熱部位的不同,選擇確定機械通風的方式。若是糧堆中,上層發熱、采取壓入式進行通風;若是糧堆外中下層發熱,采取吸出式進行通風。根據糧堆發熱強度當地氣溫、氣濕等情況,擇機開機進行通風作出。整個通風過程中要加強對糧堆濕度的檢查,注意分析發熱部位的變化情況。當糧堆發熱部位溫度降至合理時即可關機。當發熱解除后,應繼續觀察糧堆溫度變化,以防止發熱部位轉移。在通風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分析糧堆、找出導致糧食發熱的原因。若因糧食水分過大引起的發熱,應于降水平燥結合起來;若糧堆發熱是由儲糧害蟲、微生物引起的,消除發熱后,應及時殺蟲、殺菌。二是對發熱強度較大的糧堆,即使是陰雨天也需強力通風,以防糧食霉變。三是對雜質聚集部位或通風死角萬以插入探管,或達當降低糧面高度,避免通風出現“短路”。也可輔以單位風機協調通風。四是通風過程中勤檢查,避免糧面或倉壁出現結露,若糧面或倉壁出現結露情況,應繼續進行通風,直至結露消除為止。五是為滿足有效的安全通風時間的要求,防止糧食霉變,在進行機械通風消除發熱作業時,先擇的單位通風量應高于一段的降溫通風,若水分較大或糧堆已出現結露時,選擇的單位通風量應高于一段的降水通風。六是結合排風扇通風,及時排出倉內訓溫高濕空氣,達到迅速降溫的目的。
總之,在采用一種或多種通風方式、通風手段、通風機械的同時,必須遵照《儲糧機械通風技術規程》行業標準進行規范操作,從調查分析開始到通風整個過程的結束,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能盲目通風,要尊重科學,并積極探索通風技術在糧食儲藏應用中的新技術,為糧食企業的整體發展發揮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