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平輿縣種糧大戶余小亮家的玉米烘干機機房內,兩臺鏟車來回穿梭裝載,一組大型烘干機正在吞吐玉米。
余小亮流轉的2000多畝玉米收獲后,幾天時間就烘干完畢,且脫水效果好,玉米籽粒品質好,被一家大型國企飼料公司全部收購。
按照傳統方法,一家一戶農民在房前樓頂、鄉村道路晾曬糧食,不僅費時費力,還受天氣、人工、曬場等諸多條件制約。隨著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不斷涌現,農業種植和經營模式發生改變,糧食生產與經營由原來的分散走向集中,種糧大戶對糧食集中、快速烘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
“從長遠看,烘干機逐步代替自然晾曬是大勢所趨。”10月29日,省農機推廣站副站長劉小文介紹,從去年開始,我省把糧食烘干機列入專項累加補貼范圍,農民購買糧食烘干機可享受50%的農機購置補貼。
在農機購置補貼的引導下,近兩年全省糧食烘干機數量急速增長,新增400多臺。但受成本、利用率等因素限制,我省糧食烘干機市場還存在“有需求,難推廣”的現象。一方面價格太高,一臺糧食烘干機的市場價格從10多萬元到300萬元不等,且只有糧食收獲時才集中使用,農戶個人買不起;一方面烘干成本每噸在250元左右,種植糧食的比較效益本來就低,普通農戶不愿多花這個錢。
怎樣才能讓普通農戶也用上糧食烘干機?農業專家建議,由于烘干設備使用受天氣變化影響大,使用效益不穩定,一般應列為公益性、救災性發展項目,除加大對糧食烘干設備的補貼力度外,在起步階段,可實行財政補助推廣政策。省農業廳種植業處副處長黃偉表示,可借鑒外省好的經驗,探索建立糧食烘干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實力強的合作社或種糧大戶購買烘干機,以“大戶帶中小戶”的模式,提高烘干機的使用效率,減輕農民使用烘干機的經濟負擔。
更多糧食烘干機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