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脂設備精煉傳統的預處理工藝
傳統的油料預處理工藝一般包括清理、破碎、軟化、軋坯、生坯烘干等工序。對于高含油原料,目前大都采用一次壓榨或預榨工藝,即生坯經蒸炒后送去壓榨。傳統工藝就其本身而言,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已經比較成熟穩定。其優點是工藝流程簡單、設備投資較少。不足之處是生坯中油料細胞破壞程度小,粉末度大,坯片質地細密緊實,浸出過程中滲透及滴干速度慢,浸出速率低,濕粕含溶高,浸出溶劑比較大,混合油濃度較低。由此而帶來蒸發系統負荷增加、毛油質量差等問題。基于這種原因,油脂行業多年來一直在探索新的預處理工藝,而且已經有所突破。
2.油脂設備精煉擠壓膨化工藝
油料擠壓膨化技術是一種新興的、適合多種油料加工的生產工藝,這種工藝克服了傳統加工工藝中物料受熱溫度高、時間長等問題。國內該項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僅有少數油廠使用這項技術。但是本行業已經認識到其發展前景,正在進行研制和運行測試,相信國產膨化機不久即可在油廠得到推廣應用。其工藝流程為:原料→清理→破碎→軟化→軋坯→擠壓膨化→浸出。采用膨化物料浸出時,浸出溶劑比較生坯浸出大為降低,約為0.65∶1左右,混合油濃度可達到30%以上。由于膨化過程中的濕熱作用鈍化了酶類物質,浸出毛油中非水化磷脂減少,提高了毛油質量。因此,膨化技術值得大力推廣。
3.油脂設備精煉油料脫皮工藝
油料種子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皮殼,這些皮殼中的粗纖維及其他組分會直接影響餅粕的適口性及營養價值,在預處理工段需將其脫除。目前含殼油料的剝殼及殼仁分離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工藝及設備也比較完善。近年來,大豆蛋白、菜籽蛋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大豆常用的脫皮工藝如下:大豆→清理→分級→烘干→緩蘇→破碎→脫皮→軟化→軋坯→浸出。清理過程與傳統工藝一致。烘干后的大豆經過48h~72h的緩蘇后進行破碎脫皮。也有的廠家將大豆烘干后即送入流化床冷卻,然后破碎脫皮。破碎后脫皮一般采用一次或二次風選法。
4.油脂設備精煉酶處理技術
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酶制劑逐漸在食品加工中得到了應用,用酶處理油料而制取油脂是近年來開始研究和應用的一種新工藝。油料中的油脂通常以脂多糖等脂類復合體的形式存在,采用能降解植物細胞壁或油脂復合體的酶處理油料,在機械破壞的基礎上,細胞可進一步被破壞,使油脂的釋放更為完全。這類酶有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果膠酶、蛋白酶、淀粉酶等。酶處理技術的工藝是將油料清理破碎并研磨成均勻的細小微粒,加入酶制劑處理,再進行固—液分離及液—液分離,從而得到理想的最終產品。該工藝適合于多種油料,但因為成本較高而限制了進一步推廣應用。由于酶法處理原料溫度低、所耗能量小,并能使某些油料蛋白脫毒,相信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酶制劑也會被普遍接受和使用。
5.油脂設備精煉微波處理技術
微波加熱具有速度快、時間短、不受物料形態限制、加熱均勻、熱效率高、產品質量易保證等特點,且具有一定濕熱殺菌作用。運用微波加熱原料,可解決熱處理油料時因鈍化抗營養因子的酶類物質而引起的蛋白變性等問題。因此,對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原料,可采用微波加熱與氣流干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
更多糧油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