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次生燃料叫好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8 21:32:41
近日,歐盟能源委員會和環境委員會聯合制定了一項關于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歐盟法律修正案。根據修正案,歐盟將大力發展次生生物燃料,同時將控制使用糧農型生物燃料,保護農田土地不受生物燃料發展的影響。歐盟的這一提案無疑給業界打了一針鎮靜劑,同時也為生物能源的發展樹起了新的風向標,可謂及時必要。 所謂次生燃料指的是使用生活垃圾、餐廚廢油、苔藻及其他不與糧食、飼料作物競爭的生物原料生產的燃料。歐盟鼓勵各國生產次生生物燃料,并按照可持續發展標準,在交通運輸部門逐步推行階段性強制目標——2016年次生生物燃料將在交通運輸燃料消費總量中占到0.5%,2020年達到2.5%,2025年達到4%。 20世紀70年代以來,受傳統能源價格、環保法規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世界各國日益重視生物燃料的發展,對傳統生物燃料的開發熱情與日俱增。可從辯證的思維來看,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兩面性,傳統生物燃料的開發也不例外。正當人們為能夠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感到欣喜時,糧農型生物燃料的大力開發對地球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擺在了面前。而此次歐盟提出更苛刻、高端的條件來發展生物燃料,正是因為看到了傳統生物燃料暴露出的諸多弊端。 據歐盟委員會內部機構聯合研究中心(JRC)的研究顯示,雖然某些傳統生物燃料,如用谷物和糖料作物制造的燃料,危害相對較小,但用油菜籽之類的糧食作物制成的生物柴油對氣候造成的危害比傳統柴油還要大。 按照歐盟委員會提出的ILUC(土地間接利用的變化)概念來估算,用糧食、糖料作物和油籽制造的生物燃料所造成的間接性碳排放量增長可能會抵消使用生物燃料帶來的任何理論上的碳減排量。雖然這種說法目前還沒有被普遍認同,但也足以引起業界的關注和思考。 然而更值得警惕的是,傳統生物燃料開發對農業的影響。糧農型生物燃料的大力開發增加了人們對農作物的需求,迫使人們砍伐森林和排干濕地來種植糧食。這不僅造成了糧食價格高企,也增加了農田的荷載壓力,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頗有飲鴆止渴之意。 歐盟此次樹起的新行業風向標,不僅是變廢為寶的良方,同時能夠達到不與糧食爭地、不惡化環境等多種利好目的。因此,即使目前尚處于商業化的初級階段,但是次生生物燃料所能帶來的潛在價值和意義都是不可估量的,值得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