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波:轉基因食品安全 有科學證據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8 22:36:24
羅云波:轉基因食品安全有科學證據
羅云波: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持人:我們之前做過一個網絡調查,現在網友對食品安全擔心的問題,關于轉基因網友說他特別擔心的占比例達13%,其實我們總體來看相對其他幾項是挺低的,您對這個怎么看?
羅云波:我覺得轉基因有一部分人擔心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轉基因技術畢竟問世只有十多年的時間,就是轉基因的食品有十多年的時間,對于大家來說還是一種新的東西,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要讓大家多了解什么是轉基因的食品。就我個人來說,對轉基因食品并不擔心,因為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不比普通食品的風險高,只能是它的風險比普通食品更低。因為轉基因食品上市之前都要經過非常嚴格的科學評估,而這個評估是食用安全性的評估,包括對環境的安全,都要做評估,而這種評估是最苛刻的,沒有哪一種食品在上市之前受到如此苛刻的嚴格的挑剔性的評估,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主持人:就是說它在科學證據上是證明肯定沒有問題的,這是有科學證據的,是嗎?
羅云波:這是有科學證據的,有大量的研究,可以說這些研究大家能夠在媒體上看到一些負面的信息,實際這些負面的信息一旦出來就會被廣為的傳播,是鳳毛麟角,而浩如煙海的正面的研究性的評價只是大家不知道罷了,如果總體上從學界對轉基因食品的研究和研究所產生的報告,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這種結論應該說是浩如煙海、數不勝數。
主持人:但是現在它在科學界中也是存在爭議的,可以這么理解嗎?
羅云波:不能這么講,應該說在科學界、在學界,在轉基因這個問題上來說學界認識是比較統一的,只是有個別的所謂的科學界的科學家被其他利益集團所綁架的,他可能出現的一些東西,那就是另當別論了,我們應該講主流科學界對這個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是沒有問題的,包括一些重要的國際機構,比如說國家食品法典委員會,比如說世界衛生組織,比如說世界國際糧農組織,還有像一些主要的國家,像美國的FDA,像歐盟的食品安全委員會,像日本的厚生省的食品安全委員會,等等,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是非??隙ǖ摹?/span>
主持人:但是我們學界說、現在我的理解說我們達成了一致,主流科學界認為是沒有問題的,剛才的調查其實也挺出乎我們意料的,縱觀網友對這個至少在網上可能不代表真正民意,他的反對聲音還是很高的,中間的這種分歧我們覺得是什么出現了問題,是我們的科普不到位,還是其他的方面?
羅云波:有幾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我們的科普、我們的宣傳、我們的教育這是一個,另外一個,如果仔細分析起來,一些人的意見實際都是集中在少數一部分人身上,而這部分人是在不遺余力的轉這些,他比支持轉基因的人可能更接近一些,你說起來數得著的幾個人,他們的帖子可能也有一個固定的人群專門的幫他們進行傳播,這些人是持一種什么樣的目的,為什么跟主流的科學界背道而馳,為什么跟國家的戰略背道而馳,跟主流社會背道而馳,這個我不能妄加猜測,但是他們的很多觀點一部分是錯誤的觀點,一部分純粹是謠言,但是他們有很多,比如說謠言傳過一次,過幾天又拿來刷新一下,好像剛剛產生的東西,這里面有些技巧,我也看了,覺得很郁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主持人:能舉一兩個例子嗎,誰的某些觀點比如明顯是錯誤的?
羅云波:比如說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這就是典型的一個謠言,任何一個中國的普通公民,如果你有朋友、你有親戚在美國問一問不就完了,這很簡單的,而且也是反復的,包括美國人自己和中國人的調查,都證明美國可能是全世界吃轉基因最多的國家,而且美國的食品當中,如果說你在美國宣稱不吃轉基因的東西,可能你日子很難過,因為你要到處去找非轉基因的。我們最近可能會很快公布一個東西,就是我們在美國普通的超市買了很多的食品,這些食品比如說有玉米的成份、有大豆的成份等等,我們來檢測,絕大多數都有轉基因的成份在里面,所以說這就證明,這是美國超市,因為他食品標識根本不標,FDA批準說他是安全的,你吃就完了,沒有必要再讓老百姓做所謂的知情權或者所謂的選擇,當然在美國也是有不同的聲音,比如說在去年加州就曾經有一個全民公決,就是對轉基因食品要不要標識,讓全民投票,結果否了。
主持人:您覺得我們轉基因沒必要讓普通人知道,非轉基因食物跟轉基因食物沒有必要標識一下嗎?
羅云波:我倒不這樣看的,各個國家的管理有各個國家的特點,美國政府做事情一貫是比較強勢的,不管是對內也好、對外也好,他是比較強勢的,他也是比較負責的。另外來說,中國有具體的情況,因為我們改革開放剛剛滿足溫飽,大家經濟發展起來了,但是對于食品安全的知識,對于很多相關的文化素質等等不太高,老百姓有這種需求、有這種擔心,所以說為了社會各方面能夠和諧發展,我覺得標不標也沒有什么不好,但是也可以把轉基因的東西納入老百姓監管的視野,讓政府能夠真正很好的履職,對轉基因產品進行很好的安全性評價,在評價的基礎上得出科學的結論,拿到市場上來。
主持人:科普工作其實對普通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但是現在的觀念,出現可能一些真正的事件,比如說像老鼠,老鼠說變成羊肉串,其實我們后來證實也是有問題。
羅云波:一開始我就認為是假的,因為我是專家。
主持人:但是一般人可能很少聽到,一開始會給我們解釋清楚,可能一開始會有心理負擔,他可能覺得辯護會挨罵,這種專家壓力你怎么看?
羅云波:我覺得專家有這種壓力很正常的,但是專家一方面要做學問,另一方面還要承擔社會責任,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專家,一個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專家,他就應該面對現實,接受這種壓力,比如我說轉基因的東西,我說中國食品沒有糟糕到什么程度,現在都是需要勇氣的,而說完之后不光需要勇氣,還要承受很多罵名的,比如今天說《寂靜的春天》以后,但是寂靜的春天照樣到來,照樣春暖花開,但是要不要未雨綢繆是另外一個事情,但是《寂靜的春天》提醒我們要保護、要給子孫留下凈土,作為一個學者來說一定要理性的分析和思考這個問題,而不是非常感性的情緒化的,一看寂靜的春天我們就不行了,然后就處在一種悲觀的、焦慮的或者說絕望的情緒當中,對于任何東西都排斥、對任何東西都反對,我覺得這不是我們應該秉承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