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油脂壓榨行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9 11:56:43
一、國內油脂壓榨行業存在的問題
1.產能過剩現象嚴重,壓榨利潤呈下降趨勢
國內需求增長以及行業進入門檻較低推動了油脂壓榨行業的快速擴張。近10年,我國壓榨行業取得了快速發展,其中,大豆壓榨行業的發展軌跡代表著國內油脂行業的發展路線。1999年,外資開始大舉進入國內大豆壓榨行業;到了2000年,我國日壓榨大豆300噸以上的油廠在100家左右,日壓榨大豆能力為6.4萬噸,單廠平均壓榨規模為600噸,全年大豆壓榨能力首次突破1000萬噸;2001年年底,我國日壓榨大豆能力增至10.7萬噸,2004年年底達到20.2萬噸,2005年年底達到25.4萬噸;到了2006年年底,我國日壓榨大豆300噸以上的企業已超過170家,日壓榨大豆能力達到25萬噸,單廠平均壓榨規模超過1500噸,按年開工300天計算,年加工大豆能力達到7500萬噸;2008年,我國日壓榨300噸以上的油廠日榨油能力達到30萬噸,年加工能力約9000萬噸。由以上數據可知,2000年至2008年,我國日壓榨大豆能力增長了3.7倍。2011年,國內油脂壓榨產能預計將超過1億噸。
雖然壓榨產能的擴張伴隨需求的增長而來,但產能擴張的速度遠遠超過需求增長的速度。以2010年為例,按照美國農業部預計中國大豆壓榨量為5600萬噸,按產能1億噸計算,行業平均開工率為56%,產能的擴張導致壓榨利潤不斷下降。由于油脂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差異化溢價空間比較小,加劇了同質化競爭的程度,進一步削減了行業利潤空間。
2.原料進口依存度高,物流環節增加風險
由于需求量不斷增長而國內產量相對平穩,導致國內油脂油料行業進口依存度不斷提高。目前國內大豆進口依存度為80%,進口大豆折油以及直接進口豆油計算的豆油進口依存度超過90%.我國大豆消費呈剛性增長態勢,其拉動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飼料養殖業對豆粕需求的增長;二是食用油需求的剛性增長。根據農業部飼料工業部門的統計,過去5年,我國飼料工業總產量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長,目前仍呈增長趨勢。豆粕作為一種高蛋白飼料原料,在飼料生產及畜禽喂養中受到青睞,不斷擠占其他蛋白粕的份額,需求量增長較快。我國食用油需求持續增長,農業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食用植物油人均占有量達到15.1公斤,較1996年增加7.4公斤,年均增長幅度9.6%.盡管我國人均食用植物油占有量快速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即使考慮到我國與歐美國家飲食習慣的差異,我國人均植物油消費量也存在著較大的增長空間。植物油需求及飼料需求的增長對大豆需求形成拉動作用,未來幾年大豆需求仍會保持增長態勢。
將大豆從國外運到國內需要1個月半的時間,而從發運到采購需要提前一段時間,企業往往要承擔兩三個月的時間風險,即便看到價格下跌,物流上也已是不可逆轉。大豆的定價權掌握在CBOT市場,而下游豆粕及豆油價格又不完全跟隨國際大豆走勢,導致上下游價格傳導受國內外條件的制約并不十分通暢。雖然企業可以借助期貨市場套保,但由于國內外期貨市場走勢受不同因素影響,尤其是國內市場受政策調控影響較大,企業不能夠完全通過套期保值來轉移現貨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就會對企業經營產生影響,在油脂壓榨行業產能過剩、行業加工利潤微薄、市場風險大的背景下,增加了整個行業的不穩定性。
3.多元化企業經營目標不一致,存在“無序”競爭現象
油脂企業雖然均以壓榨為主業,但具體企業經營目標可能會不一致,往往會造成競爭的“無序”狀況。目前市場上有這樣幾類企業:一是價值鏈比較完整,通過上下游延伸產業鏈的方式獲利;二是橫向發展,加工只是企業的一部分,在其他產品上進行拓展;三是在行業內追求規模,用加工量和營業額作為目標,追求做大規模,通過做大規模樹立行業形象;還有一類企業主要以金融為目標,部分油脂企業將業務拓展至房地產等其他行業。油脂加工行業資金的流動性較強,短期融資可以用在長期的固定資產合作上,也可以用在其他行業里。有些企業把大豆貿易,或者是油脂加工本身作為一種融資的手段,這也是企業的目標,不同的企業目標造成了在市場競爭上采取的不是一種方法,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就會出現“無序”的競爭情況。
4.受政府政策、終端調控影響大
油脂油料屬于基礎產品,涉及百姓生活,關系到CPI走勢,因此國家對油脂行業的調控力度較大。2006年、2007年,國內食用油價格大幅上漲,引起政府高度重視。在此期間,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措施,增強國家調控植物油市場的能力。比如,2007年9月底和2008年3月初,分兩次銷售20萬噸儲備食用油,調控植物油價格;較大規模進口豆油和大豆,充實儲備;出臺油料生產扶持措施,對東北、內蒙古種植高油大豆實行良種補貼,補貼規模由1000萬畝擴大到4000萬畝;建立健全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儲備制度,培育油脂、油料期貨市場,建立產銷預警體系;對國產大豆及油菜籽進行政策性收儲。
2010年下半年,伴隨著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的大幅上揚,國家于2010年10月20日啟動銷售臨時存儲植物油政策,并一直延續至今;國家通過拍賣植物油及大豆,定向劃轉植物油及大豆增加市場供給;同時,通過小包裝植物油的限價措施來穩定市場價格。下游產品價格受到國家調控,而上游原料價格卻取決于國際市場價格,上下游價格傳導不順暢導致油脂企業出現了長時間的虧損局面。
二、油脂產業的發展前景及對策
1.油脂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油脂產業主產品主要是油脂及粕類,其消費前景較為廣闊。目前中國人均食用油消費量在18公斤左右,相比之下,美國的人均食用油消費量已經超過35公斤,歐盟接近40公斤,與我們飲食結構最為接近的中國香港地區人均食用油消費量在26公斤左右。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食用油消費水平還有較大上升空間,按每人每年消費量增加8公斤計算,需要新增1040萬噸食用油供給。
從飼料消費來看,粕類需求上升空間也同樣巨大。根據中國肉類協會的統計資料,截至2010年中國人均肉類占有量只有58.8公斤左右,實際可食用的消費量還要少于此數目。而美國人均消費量在120公斤左右,發達國家平均在100公斤以上。中國肉類協會調查的資料還顯示,我國香港地區在2002年肉類人均消費就已達到124公斤,我國臺灣地區同年的人均肉類消費也有82公斤。可見,未來我國的肉類消費量將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從人口消費結構上看,當前我國養殖產品增長潛力最大的消費群體在農村人口部分。截至2009年,中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在53%左右,但農村人均肉類消費量只有城鎮居民的一半左右。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農民收入的逐漸提高,農村居民肉類消費增長速度要快于城市居民。伴隨著肉類消費的增長,我國養殖業也必將面臨較大的規模增長,粕類需求量也將逐年擴大。
另外,中國人口目前以每年700萬左右的增速慣性增加,按當前人均消費水平計算,每年要增加食用植物油需求近13萬噸,需要新增肉類產品280萬噸,油、粕兩個方面的需求量都將剛性增長。因此,油脂產業的下游消費前景較為樂觀,但油脂產業的上游供給面臨較大挑戰。假設新增1000萬噸食用植物油需求,按目前油脂消費結構,約需要640萬噸豆油、100萬噸菜籽油等,約合3500多萬噸大豆、300萬噸的油菜籽,僅這兩個品種就需要新增耕地約2.6億畝。但是,目前國內耕地可開發潛力已基本枯竭,隨著城市化發展、鐵路公路建設和產業西遷等對耕地的占用,耕地面臨持續減少的威脅。因此,長期來看只能依靠加大進口來保證油料供給。
2.油脂行業發展對策探討
油脂產業問題突出,但同時也存在著機遇。如何緩解矛盾,科學發展,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導,以及行業的優化整合,也需要企業從上下游各個環節做好工作。
從上游看,需要加強油料的供應保障。在國內,通過市場規律調節,實現耕地資源的有效配臵。保護耕地,嚴守面積底限。引導民間資金開發和改造中低產田。提高技術,推進品種改良和應用,推廣高油高產油菜籽品種;對大豆進行差異化競爭,推廣國產高蛋白大豆的品牌化經營,依靠食用品質的優勢提升國產大豆競爭力。在國際市場,國內企業有必要在上游培養產業鏈條。加大民間力量的海外投資,通過合作或購買等形式掌握更多的耕地資源,增加海外油料商品向國內的輸送能力,增強在世界市場的定價權。油脂企業打造原料領域的產業鏈條,既可以增加獲利渠道,又可以增強風險的自我消化對沖能力。例如,國際四大糧商在南美、北美廣泛滲透到貸款、種子、農藥、化肥、倉儲、物流等環節,控制了大豆等商品的供應源頭,在原料牛市時從上游產業加大獲利,在原料熊市時從下游加工獲利。從國家角度來講,探索適應國際市場的新型儲備模式愈發重要。積極尋找和建立高效的海外采購和套保機制,加強油脂油料進口資源的國家儲備,建立靈活健康的國儲庫存釋放機制。
對于壓榨領域產能嚴重過剩問題,有必要從政府高度加強監管控制。嚴防地方政府為創政績向企業開綠燈,盲目新建擴建壓榨項目。對行業內重復性建設項目的融資予以嚴控。利用市場規律來引導社會資源的優化配臵,通過自由競爭將一批產業鏈條短、抗御風險能力差、生產效率低、盈利能力弱的企業淘汰出市場,鼓勵有良好資金資源基礎和管理能力的企業集團做大做強。只有整個行業實現了優化重組,才能減少無序競爭的行為,避免盲目采購造成價格的暴漲暴跌。同時,在調控中需要減少行政式的硬性干預,減少價格管制、定向銷售等方式造成對市場自由競爭秩序的破壞,避免價格管制造成的短期供需失衡。
對于企業自身來說,如何在低產能利用率、低利潤、高競爭、高風險的市場環境中立足,伺機做大做強,不僅需要苦練內功,還要積極尋找和開拓高利潤的差異化競爭領域。由于國內油脂壓榨企業多為近年建設而成,在設備和技術的先進性方面多數沒有問題,同時大企業的經營管理也較為先進,真正要做好的是物流體系及風險管理。較為高級的物流配送體系是依托港口、鐵路等交通樞紐打造低成本采購和發貨運輸網絡,依托合理布局的工廠網點建立最高效的產品配送體系。風險管理體系包含了延長產業鏈條,加強上下游之間風險轉移消化機制,更主要的是以套期保值為核心的依托金融衍生品市場建立的風險控制體系。從油料的種植到貿易,再到油料加工銷售,每個環節都要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沖,確保利潤的穩定性。一套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包括層次分明的風險管理團隊和科學嚴謹的風險管理機制,以及合理穩健并能適時創新的風險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