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食品檢測儀器國產化任重道遠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9 11:58:15
根據《國家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要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覆蓋全部縣級行政區域,監測網點由2010年的344個擴大到2870個;監測樣本量從12.4萬個/年擴大到287萬個/年。據此推算,新增網點數量達2526個。
食品安全涉及技術與管理兩大支撐體系,既有政府監管環節也有企業自查行為。政府需要加大對質檢系統食品檢驗的投入,重點提升基層質檢部門對食品安全的檢測監管能力,改善基層工作條件和檢測水平。而企業也需要進行檢測設備投資,按照已有的標準嚴格落實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2010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并且市場增長速度有逐漸提高的趨勢。檢測儀器市場的繁榮一方面是因為各級政府加大了對食品安全儀器設備、科研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國產低端檢測儀器進入市場,價格杠桿撬動了市場需求的攀升。當前食品安全各項指標中,殘留農藥、獸藥、漁藥、等參數的檢測最受關注,因此,所使用的檢測儀器如質譜儀、色譜儀、分光光度計等利潤豐厚的高端儀器及快速篩查儀器市場前景看好。
未來五年,該市場的總體需求將迅速增長,小型化、低成本的國產儀器任重道遠。目前,食品檢測高端儀器市場仍然主要依賴外資廠商,如Angilent、ThermoFisher、日本島津等。外資企業技術實力雄厚、產品成熟穩定、品牌知名度高,但產品價格高昂,維護維修費用不菲,而且可供選擇的低配型號不多,對國內的設備采購方來說負擔很大。檢測儀器國產化面臨技術和管理雙重困境。以質譜儀為例,國內有機質譜儀的研制起步很早,但產品穩定性和售后服務欠佳,因此一直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化。盡管其中有歷史和體制造成的原因,但主要在于技術力量和資金等有限資源的分散,不能形成一股合力,借助市場的作用形成良性的產業循環。如果國產檢測儀器能夠形成突破,其相對強大的性價比優勢,能夠滿足市場對低成本設備的需求,同時勢必對進口產品的價格構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