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檢:25種農產品樣本檢測均為陰性
上周五,江門市農業局副局長、高級農藝師林立業向記者介紹,今年5月份,江門市農業局隨機從市內超市、江門市種業有限公司等抽取了25個樣本送省檢測,檢測結果也均為陰性。江門種業公司是目前江門地區擁有主要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種子經營企業,監測顯示,目前該公司九成以上為本地谷種。
記者了解到,這25個樣本既包括了新會小農粘、野絲粘等大米品種,還有玉米、生粉、淀粉、粘米粉等糧食作物加工品。25個送檢樣本產地除了臺山、鶴山、新會等本地主要糧食產區,還有黑龍江、內蒙古等外省產品。
據悉,送檢樣本中未見到湖北、湖南等地的產品。不過記者隨后走訪市內華潤萬家、易初蓮花等超市發現,超市內所售的大米產地約八成為東莞、鶴山等省內城市,少量東北大米產地為黑龍江、遼寧等地生產。
市場:部分食用油原料為轉基因產品
最近,網上流傳一份轉基因食品名單,包括圣女果、大個彩椒、小南瓜、小黃瓜等均“榜上有名”。不過,據了解,我國目前批準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準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種作物。據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棉花不適宜在江門地區種植。
除了番木瓜,目前市場上有哪些轉基因食品?記者走訪江門華潤萬家、益華等市內大型超市發現,目前市場上轉基因食品主要為食用油,如某知名品牌的大豆油、色拉油、調和油等都采用轉基因大豆、油菜籽等為原料。但記者也發現,這些產品在外包裝上都以配料、生產日期等同等大小的字體標明“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油菜籽”等字樣。從價格來看,同樣規格的食用油含轉基因成分的食用油比非轉基因食品的價格便宜10~30元不等。
市民:盼加強檢測以及標識工作
據介紹,目前我國對轉基因產品實施按目錄強制標識,在我國境內首批實施標識管理的轉基因產品有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類17種產品。但記者走訪發現,因為轉基因產品備受爭議,市場上售賣的食用油、醬油、大豆等產品,如果原料采用的是非轉基因產品,則會在包裝上醒目注明“非轉基因”字樣,以作為增加產品競爭力的營銷手段。如有的產品就打出“非轉基因壓榨一級花生油”等標識,而據記者了解,目前轉基因花生還尚未問世。
前日,一位在新之城華潤萬家選購晚餐食材的黃阿姨向記者表示,為了圖安心,她一般寧愿貴點也會優先買注明非轉基因字樣的大豆、食用油。“現在食用油標識是最清楚的,但一些網上熱議的大米、玉米、番茄等究竟到底含不含轉基因呢,希望權威部門能做個檢測,如果不含,貼一個不含轉基因的檢測證明也可讓普通市民吃一顆定心丸。”黃阿姨說。
監管:將建轉基因食品檢測室
市農業局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江門對農產品的檢測并不含轉基因檢測項目,但市農業局每年都會抽取相關農產品向省送檢。
林立業表示,為營造安全的消費環境,下一步將完善實驗室手段,構建轉基因食品檢測室,爭取第一時間監測轉基因農產品。林立業也強調,轉基因是一門新的生物前沿技術,“需要不斷向公眾普及轉基因技術知識,同時有關機構也要做好未經審批的轉基因農產品安全性驗證工作。產品進入市場流通時標識尤其要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