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取自大豆種子,大豆油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的種類很多,按加工方式可分為壓榨大豆油、浸出大豆油;按大豆的種類可分為大豆原油,轉基因大豆油。
大豆油的色澤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熱穩定性較差,加熱時會產生較多的泡沫。大豆油含有較多的亞麻油酸,較易氧化變質并產生“豆臭味”。從食用品質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從營養價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櫚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亞油酸50-60,亞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構成較好,它含有豐富的亞油酸,有顯著的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還含有多量的維生素E、維生素D以及豐富的卵磷脂,對人體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體消化吸收率高達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優良食用油。
國家標準GB 1535—2003《大豆油》將大豆油按質量分為四級。消費者選購大豆油時,可以從標簽上了解大豆油的種類(壓榨或浸出)、質量等級等。用轉基因大豆制取的油,在其標簽上標有“轉基因大豆油”或“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字樣。
2004年我國開始執行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銷售的各類大豆油均應有QS標志。
保存方式
豆油除含有脂肪外,在加工過程中還帶進一些非油物質,在未精煉的毛油中含有1%-3%的磷脂,0.7%-0.8%的甾醇類物質以及少量蛋白質和麥胚酚等物質,易引起酸敗,所以豆油如未
經水化除去雜質,是不宜長期貯藏的。另外,精制豆油在長期儲存中,油色會由淺逐漸變深,原因可能與油脂的自動氧化有關,因此,豆油顏色變深時,便不宜再作長期儲存。
食療及做法
食療作用
豆油味甘辛,性熱,微毒;
具有驅蟲、潤腸的作用;
可治腸道梗阻、大便秘結不通,還有涂解多種瘡疥毒瘀等。
大豆油取自大豆種子,大豆油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油脂。
大豆毛油的顏色因大豆種皮及大豆的品種不同而異。一般為淡黃、略綠、深褐色等。精煉過的大豆油為淡黃色。
大豆油的理化常數: 相對密度(d20℃4℃) 0.9150-0.9375 折光指數(n20℃D) 1.4735-1.4775
粘度(E020℃) 8.5左右 凝固點(℃) -18~-15 碘值(g碘/100g油) 120-137 皂化值(mgKOH/g油) 188-195
總脂肪酸含量(%) 94.96 脂肪酸平均分子量 290左右
豆油的成分組成
大豆油的脂肪酸組成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棕櫚酸 6-8 油酸 25-36 硬脂酸 3-5 亞油酸 52-65 花生酸 0.4-0.1 亞麻酸 2.0-3.0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亞油酸。亞油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兒缺乏亞油酸,皮膚變得干燥,鱗屑增厚,發育生長遲緩;老年人缺乏亞油酸,會引起白內障及
心腦血管病變。
大豆毛油有豆腥味,精煉后可去除,但儲藏過程中有回味傾向。豆腥味由于含亞麻酸、異亞油酸所引起,用選擇氫化的方法將亞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時避免異亞油酸的生成,則可基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現象。
精煉過的大豆油在長期儲藏時,其顏色會由淺變深,這種現象叫做”顏色復原”。大豆油的顏色復原現象比其它油脂都顯著,油脂的氧化反應是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采用充氮保鮮法或盡量隔絕油與空氣的接觸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做法指導
1. 豆油含磷脂較多,用魚肉或肉骨頭熬湯時,加入適量豆油可熬出濃厚的白湯,非常誘人。但豆油的大豆味較濃,往往會影響湯的味道,如果在豆油加熱后投入蔥花或花椒,可有效地除去豆油中的大豆味,但湯的顏色也會因此而變深。
2. 油脂有一定的保質期,放置時間太久的油不要食用。可以直接用于涼拌,但最好還是加熱后再用。應避免經高溫加熱后的油反復使用。
豆油就是通常所說的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調油之一。豆油是從大豆中壓榨出來的,有冷壓豆油和熱壓豆油兩種。冷壓豆油的色澤較淺,生豆味淡;熱壓豆油由于原料經高溫處理,其出油率雖高,但色澤較深,并帶有較濃的生豆氣味。按加工程序的不同又可分為粗豆油、過濾豆油和精制豆油。粗豆油為黃褐色,精制的大多數為淡黃色,粘性較大。在空氣中久放后,豆油油面會形成不堅固的薄膜。豆油較其它油脂營養價值高,我國各地區都喜歡食用。
轉基因大豆油的危害性
首先,要清楚所謂轉基因食品就是移動動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變,制造出具備新特征的食品種類。而轉基因大豆主要是把某些細菌的基因接入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護它們不受害蟲的侵襲。因此轉基因大豆的制品——轉基因大豆油從營養成分含量和組成與非轉基因大豆油幾乎沒有差別,也就致使油脂加工企業在這方面常常不做說明或避而不談轉基因大豆油的隱患。但是,自英國《獨立報》披露了轉基因食品巨頭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報告。報告顯示,給老鼠喂食轉基因玉米后,導致其血液變化和腎臟異常。消息傳出后,隨即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由于我國最常見的轉基因食品主要是轉基因大豆油,由此也引發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安全性的擔憂。
其次,要清楚轉基因食品的確存在這以下五大隱患:一是毒性問題。一些研究學者認為,對于基因的人工提煉和添加,可能在達到某些人們想達到的效果的同時,也增加和積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二是過敏反應問題。對于一種食物過敏的人有時還會對一種以前他們不過敏的食物產生過敏。三是是營養問題。科學家們認為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目前還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四是對抗生素的抵抗作用。當科學家把一個外來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細菌中去,這個基因會與別的基因連接在一起。人們在服用了這種改良食物后,食物會在人體內將抗藥性基因傳給致病的細菌,使人體產生抗藥性。五是對環境的威脅。在許多基因改良品種中包含有從桿菌中提取出來的細菌基因,這種基因會產生一種對昆蟲和害蟲有毒的蛋白質,生態學家們認為那些不在改良范圍之內的其它物種有可能成為改良物種的受害者,生物學家們則擔心為了培養一些更具優良特性,其特性很可能會通過花粉等媒介傳播給野生物種。
最后,不得不說明的是:轉基因食品是否對人體有害,目前學術界尚無定論,到目前為止也暫沒曾出現過因食用轉基因食品而導致的不適證。歐洲國家認為,只要不能否定其危險性,就應該限制;美國則主張,只要在科學上無法證明它有危險性,就不應該限制。盡管爭論還沒有結果,但轉基因研究卻仍然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也許大家還不知道,我國轉基因農作物和林木已有22種,轉基因棉花已進入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已成為世界轉基因農作物田間實驗和商品化生產面積的第四大國。
在我國的大豆市場,將近一半的江山被轉基因大豆控制。
轉基因大豆的出油率比非轉基因大豆高。所以在植物油這塊它有優勢。但在其它方面它不敵非轉基因大豆。比如工業生產。飼料生產等等。正因為如此,才使我國保住了超過一半的大豆市場。也使我國的豆農不至于被跨國公司控制。
這轉基因大豆油,大豆色拉油。對健康有害不是一兩天就能看出來的,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資料能證明這轉基因大豆對人體無害,也正因為如此,歐盟不進口轉基因大豆。奧大利亞和日本也僅僅只進口少量的轉基因大豆。而我國沒有這方面的限制。
轉基因大豆都是從國外進口過來的,而中國把自己的非轉基因大豆出口了,而且外國人例如美國人是不吃自己的轉基因豆油的,卻吃中國非轉基因大豆油。
美國轉基因大豆油對人體的幾種危害
1、轉基因大豆及產品會引起跨物種感染,使人類感染動物的疾病,帶來嚴重災難。轉基因食品中引入特定的基因或病毒,為跨物種感染埋下了通道。轉基因食品引起跨物種感染的破壞性非常嚴重,不得不加倍慎重對待。
2、轉基因大豆及其產品會損害人體的內部系統。轉基因大豆的組成物質與非轉基因大豆相比有較大的變化,如植物凝血素提高了約1倍,蛋白酶抑制劑高26.7%,而蛋白質和苯丙氨酸明顯下降,維生素B2復合體膽堿的含量低29%等,這些組成物質的變化可能會使人體生長緩慢,使人身材矮小;轉基因大豆還含有一種類似雌性激素釣化學物質,它會破壞人體荷爾蒙,導致人體生殖器官異常,并損害免疫系統。此外,有證據表明,轉基因大豆食品與非霍奇淋巴瘤發病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相關性。
3、轉基因大豆及其產品可能對人體產生過敏反應。全世界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兒童發生過食品過敏,而90%的過敏是由蛋、魚、貝殼、奶、花生、大豆、堅果和小麥8種食物引起的。轉基因大豆由于其引入外部基因所以可能對人體更容易產生過敏反應。世界上一些國家的事實也證實了轉基因大豆存在一定過敏性。
4、轉基因大豆及其產品可能會影響人體對抗生素產生抗性。轉基因大豆中引入了外部基因,如果這些抗生素標記基因進入人體,則有可能轉移到有害的致病菌中,從而使它們產生耐抗生素的能力,降低抗生素的臨床有效性,也可能使人體對很多抗生素產生抗性。
5、轉基因大豆中存在未知DNA,可能帶來新的不安全。人類對轉基因大豆的研究很可能超出人類控制的范圍,轉基因大豆很可能發生人類沒有預料到的變化,當然也可能給人類健康安全帶來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