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近年來為了獲取高質量的植物油脂和分離蛋 白質 ,在提油溶劑與工藝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應用。
1.對傳統溶劑的改進研究
1.1 采用丙烷、丁烷等作為溶劑提取小麥胚芽油的研究。
其基本原理為:丙、丁烷氣體在常溫下為氣體,加壓后為液體,在常溫和一定壓力下(0。3—0.8MPa)用該混合溶劑逆流通過小麥胚芽片,然后使混合油和粕中溶劑減壓汽化,分別與油和粕分離,汽化溶劑可循環使用。脫除溶劑時基本不需加熱,溫度在4O℃以下,有效保持了小麥胚芽中的其他營養成分不變性。脫脂后的粕殘油率小于0.8%,外觀為白色,蛋白質含量31%一35%。這種方法適合一些特種油脂的提取,油脂中有效成分不被破壞。所得的蛋白粕可以用于深加工,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1.2 雙相溶劑浸出法提取菜籽油的研究加拿大Diosady等人研究用雙相溶劑浸出工藝提取Canola菜籽油15J,其原理為用極性和非極性兩種溶劑在浸出柱中逆向流動,極性溶劑為甲醇一NaOH溶液,能溶解大多數極性物質(包括低分子量碳水化合物、非蛋白質氮、水化磷脂、皂角和芥子苷),鈍化脂肪酶,尤其是芥子酶;非極性溶劑用工業級己烷,溶解油脂。這種方法可得到優質食品級菜籽粕和優質油脂,避免了普通浸出方法蛋白粕中殘留硫苷等有毒物質,導致蛋白質無法再利用的缺點,但己烷和甲醇的使用造成一定的環境和能耗問題,這種方法的應用還需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1.3 超臨界CO2萃取技術
近年來,用超臨界的CO2作為萃取溶劑提取各種特種油的研究較多I6l171。這種方法是利用超臨界流體具有的優良溶解性及這種溶解性隨溫度和壓力變化而變化的原理,通過調整氣體密度來提取不同物質。這種新型萃取和分離技術的優點為:第一在浸出過程中,油脂溶解、分離及回收均可采用減壓和升溫的方式,使工藝簡化,節約能源;第二、在整個過程中,溫度保持在5O℃左右,不會使熱敏性的油料蛋白質變性和具有一些生物活性的物質受到破壞,有利于油料蛋白質的開發利用和一些特殊油脂的提取和利用;第三、CO2作為萃取劑價格低、無毒、不燃不爆,不污染環境。但超臨界CO2萃取的缺點為必須有耐高壓的昂貴設備,生產成本高,不易操作,而且為間歇操作,一次的處理量小,一定程度上限制工業化的生產。
2.對傳統工藝工序的改進
油料生坯擠壓膨化后直接進行浸出制油的研究是對傳統工藝中蒸炒工序改進的方法。生坯擠壓膨化后,多孔性增加,酶類被鈍化,溶劑對料層的滲透性和排泄性都大為改善,浸出溶劑比減小,浸出速率提高,混合油濃度增大,濕粕含溶降低,浸出毛油品質提高,出油率大大提高。
國外大豆生胚膨化浸出工藝已廣泛應用,菜籽和棉籽生坯的膨化浸出工藝也開始得到應用,我國對這一技術研究和應用也有了較大的進展。
在提高蛋白質利用方面有低溫脫溶技術的研究,可以降低蛋白質的變性程度,以利于蛋白質的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