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及建議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07 22:00:38
玉米秸稈作為一種十分寶貴的資源,綜合利用可加速畜牧業和輕工業的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步增長,促進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而焚燒、閑置等非綜合利用方式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火災隱患,而且還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依然存在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率不高的問題。黑河市作為玉米主產區,玉米秸稈資源豐富。本文通過對黑河市玉米秸稈綜合利用情況調研,透視玉米秸稈綜合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建議,旨在對提高玉米秸稈綜合利用有所裨益。
現狀:
自2010年以來,黑河市玉米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從2010年335.87萬畝到2014年達1,483萬畝,5年翻了4翻,占耕地面積的36.3%,基本實現了適宜種植地區全覆蓋,玉米的大面積推廣,不僅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同時也產生豐富的玉米秸稈。據測算,每畝玉米可生產2000斤秸稈(干重),按照2014年全市的種植面積1483萬畝計算,可利用量達到1260.5萬噸。目前黑河市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率65%左右。
2013年黑河市玉米秸稈產量2160萬噸,主要是通過現場焚燒、還田、青儲飼料、生活燃料、閑置等方式處理。黑河市玉米秸稈的綜合利用方式存在一定的區域性,愛輝區、嫩江縣、孫吳縣50%以上的玉米秸稈進行了焚燒和閑置,綜合利用率不高;北安市全部用于青儲飼料和生活燃料;五大連池市、遜克縣、北安除一小部分作為生活燃料或焚燒外,其余全部用于還田;而兩個農管局,九三管局50%以上進行了焚燒和閑置,由于采用大型收割機收割,40%用于直接還田,相對于九三管局,北安管局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率較高,基本用于還田和制作青儲飼料;從整體看,2013年全市玉米秸稈處理方式,閑置、焚燒、生活燃燒占38%,如果有效利用,將會產生很高的附加價值。
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一方面,部分村鎮對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不夠重視,沒有建立起長效機制,只是到了秸稈收獲季節才開始抓。加上此項工作牽涉到千家萬戶,工作量大且有一定難度,有時只能任由農民自由處理秸稈。另一方面,農民認識程度不深。一些地方和群眾對秸稈的潛在價值以及就地焚燒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加上收獲季節時間緊、農活多,比起綜合利用的復雜操作,農民認為焚燒秸稈簡便易行、經濟劃算。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夠。一是秸稈綜合利用新興產業需要優惠政策扶持。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技術推廣等一系列鼓勵秸稈綜合利用的政策,但配套措施不健全,難以形成政策合力。二是財政投入力度需進一步加大。由于秸稈加工利用的季節性強,需要一次性投入較大財力、物力,縣級財政普遍困難,配套資金落實難度大,金融機構貸款門檻較高,致使種植戶和小型生產加工企業缺乏周轉資金,影響了秸稈加工利用工作的大面積開展。
(三)科技支撐能力不足。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系統性研究不足,一些關鍵性技術難題尚未突破,技術上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秸稈的有效利用。適宜農戶分散經營的小型化、實用化技術缺乏,技術集成不夠。此外,秸稈轉化利用技術除要經過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外,還需要經過大量試驗改進,并針對項目推廣中發現的技術問題進行技術攻關,縮短技術成果的轉化時間。
(四)資源利用率低,綜合利用不普遍。成型的秸稈加工企業不多,秸稈回收、深加工利用率所占比重過低,企業為保證經濟效益,選擇在半徑較小范圍內收集秸稈,從而導致邊遠地區秸稈利用途徑不多,缺乏有效的綜合利用;農民對秸稈綜合利用方法掌握較少,缺少秸稈生物轉化食用菌及編織、固化等投資少、易掌握、見效快的技術發展秸稈副業。
建議:
(一)做好宣傳發動,提高各級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通過廣泛宣傳,正確引導,確保思想認識到位,行政措施和技術措施到位。一是從實際出發,通過印發《通告》、刷寫標語、制定鄉規民約等形式,有針對性地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意義及依法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二是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通過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媒介,多側面、廣角度地開展宣傳活動,使秸稈綜合利用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三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引導活動。采取舉辦培訓班、科技下鄉、印發技術資料等形式,將秸稈科學利用技術送到農民手中。
(二)加強政策扶持與技術引導。一方面,政府應加大科技、資金的投入和政策傾斜力度,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吸引秸稈加工企業落戶,促進先行產業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增設補貼降低秸稈回收環節成本,鼓勵農戶積極收獲秸稈,促成“秸稈收獲-發送-回收”循環鏈。另一方面,政府應建立以財政投入的政策扶持為導向,農戶投資為主體,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加大農機大戶、種糧大戶秸稈綜合利用機具的購置財政補貼比例,以大戶帶動農機化發展,推進全區域農業現代化進程。
(三)強化招商引資。因地制宜,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來我市投資秸稈深加工項目,積極引進沼氣技術、機械打捆技術、產密度板和新型墻體材料生產、展菌類種植、飼料、加工及燃料開發等先進技術和產業,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幫助農民變廢為寶,促進我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向系列化開發、產業化經營方向發展。
(四)加強資金支持。一是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政府拿出一定數額的資金,重點支持秸稈新技術開發。二是有關部門根據自己的業務范圍,盡快編制一批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三是各金融機構應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支持秸稈綜合利用方面的高新技術產品開發。加大對秸桿綜合利用企業、秸桿利用技術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四是調動集體和農民的投資積極性,發揮其投資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