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臺灣“黑心油”事件愈演愈烈,不少大公司都深陷泥潭。隨著新聞報道,“飼料油”、“工業油”這些名詞不斷進入人們視線。這和我們平常用的食用油有區別嗎?因為不知道臺灣地區的具體標準,以下比較以我國的國標或行業標準為準,因為這幾項標準我國基本上和世界接軌。
1.工業用豬油和食用豬油
飼料油、工業油與食用油有什么區別?
表1:工業用豬油和食用豬油的比較
參考標準:《GB/T8935-2006工業用豬油》《GB/T8937-2006食用豬油》
臺灣黑心油事件最開始被曝光的是強冠公司的香豬油,其原料一部分來自于從香港進口的工業用豬油。從上表可以看出,工業用豬油和食用豬油最主要的區別,就在于其來源的不同。食用豬油的來源要求很嚴格,只能是新鮮、潔凈和完好的豬的脂肪組織,而工業用豬油的來源就比較廣泛了,豬的各個組織成分都可以。其次,工業用豬油的酸價和過氧化值的指標遠高于食用豬油。
2.飼料油和食用油
如果說工業豬油跟地溝油的關系還不是很大,那么飼料油和地溝油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了。按照《NYT913-2004飼料級混合油》的規定,飼料級混合油(以下簡稱“飼料油”)是指餐飲業和食品業用后的植物油與動物油的混合物,經去水、去渣,但無脫色及脫味處理,只被用于飼料生產。從這個描述可以認為,飼料油可以來源于地溝油,但是還需要經過加工達到一定的標準。
飼料油、工業油與食用油有什么區別?
表2:飼料油和食用植物油的比較
參考標準:《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NYT913-2004飼料級混合油》
通過以上對比可知,飼料油和食用植物油最大的區別也是來源的不同。飼料油來源自餐飲廢棄油脂,這種油脂我們通常叫“地溝油”,是絕對不允許用作食用油的加工原料的。其次食用植物油在酸價、過氧化值、含鉛、含砷、農藥殘留等各個方面都比飼料油要嚴格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強冠、頂新公司的終端產品按照食用豬油、食用植物油的標準并沒有被檢測出問題,說明他們通過加工手段,讓原先的工業豬油和飼料油達到了食用油的標準。
食用行業有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合格/安全的食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測出來的。把過程控制好,終端產出合格產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僅僅依靠更強的監查力度,更嚴格的檢驗手段,都無法確保食品的安全。目前國內的食品企業也引入了第三方監督,就是對其過程控制加以監督,比如AIB(美國烘培協會)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