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電商年交易額已超過500億元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08 15:39:37
日前,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了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很多參展商、貿易商紛紛前來洽談、購買。
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質量安全處副處長葉亞芝表示,近年來農墾大力推動品牌和可追溯體系的建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在農交會展示的產品中,很多產品都實現了可追溯,比如洪湖生態甲魚,用手機微信掃一掃產品二維碼,包括養殖信息、生產公司名稱等內容就會出現。
在本屆農交會上,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幾乎占據所有展臺,受到參展商和百姓追捧。在農業信息化展區,“隱藏”在模擬麥田間的傳感器“機器人”和空中的無人機引起很多觀眾駐足觀看。據了解,傳感器可以感知田間和空氣中的溫度、濕度等信息,將信息傳到衛星再回傳到無人機,無人機就自動實施噴藥等作業,不僅節省人工,而且更加精確、環保。
浙江托普儀器有限公司農業物聯網負責人黃祖軍介紹,農作物從種到收再到銷售的全過程,包括田間智慧種植、運用GPS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農機“智能收獲”、全程食品安全可追溯、消費者網上“點菜下單”等。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原本鄉土的農業開始時尚起來,信息化不僅推動農業生產方式改變,也深刻改變著農產品消費方式。
據統計,我國已篩選出310項農業物聯網成果,農產品電商年交易額已超過500億元。
周至獼猴桃、脆甜的銅川蘋果、香糯的榆林定邊馬鈴薯、安康生態富硒農產品……從陜西名特優農產品推介會上解到,這些產品的生產經營者主要是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他們積極拓展市場,成為最活躍的參展主體。
據了解,目前我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已達121萬家,有家庭農場87.7萬家,龍頭企業12萬多家。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曉山表示,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以及農業龍頭企業一起,構成了農業生產多層次的經營服務體系。要推進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