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4探討糧食行業熱點焦點問題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08 16:08:54
近日,舉行的2014年大米產業發展座談會與2014年雜糧玉米市場形勢分析及產銷銜接會上,專家、學者、企業家研判行業趨勢,探討行業熱點、焦點問題。
劉與忠:稻谷調控政策趨緩米企積極應對經營趨好
今年,國家糧食調控政策趨于順應市場,使扭曲的市場表現出活躍的態勢,稻米加工企業經營趨于利好。在此背景下,大米加工企業必須提高對市場的應變能力。近幾年來,受國家糧食調控政策影響,我國稻米加工企業一度難以應對市場。先是“稻強米弱”使許多大型大米加工企業連年虧損,后是“稻不強米還弱”讓更多企業倍感困惑。今年,國家糧食調控政策趨于順應市場,使扭曲的市場表現出活躍的態勢,稻米加工企業經營趨于利好。
自2008年始,國家連續提高糧食托市收購價格。稻谷最低收購價連續提升首先促進了糧食的穩定增長。全國稻谷產量2008年為19189.6萬噸,比上年增產3%,往后逐年穩定增長,至2010年,突破2億噸,達到了1997年的產量水平,2011年、2012年、2013年繼續穩定增長。但糧食提價只給少數種糧大戶帶來經濟增收的效益,而多數種口糧田或商品量不多的農戶,卻因糧食價格印發相關價格上漲而增收抵不上擴支。
由于稻谷最低收購價連年提高,在稻米市場供求基本平衡或顯得寬余的情況下,托市收購價逐漸高于國內市場價,也高于國際市場價,扭曲了糧食市場。因而,國內多渠道收購變為單渠收購,國際大米流出變為流入。在只有國家專儲系統一家收購的情況下,國家收購壓力不斷加大,也擴大了國家費用開支,加大了國家儲糧輪換的難度。越南、柬甫塞等地低價大米流入我國后,以劣充優、低價競急等情況一度造成國內大米市場混亂。
此外,扭曲的市場還打壓了優質稻米的生產。因國家托市收購是按常規品種定價的,優質不能優價。國家也只能收購常規品種。常規品種一般產量都高于優質品種,糧農為了增收而淘汰優質品種。此外,連年啟動的政策性稻谷收購,導致國家儲備糧增多,每年因輪換而推出的陳糧也隨之擴大。
陳糧超過市場需求,價格越來越低,新糧、陳糧差價不斷拉大,國家的價差及費用補貼增加。
2014年國家降低了稻谷收購托市價的漲幅,縮小了國家糧食收購價與市場價進一步拉大的空間,擴大了糧食流通社會空間,民營糧食加工企業走進了糧食收購市場。以早秈稻為例,今年民營企業收購量已達社會商品量的20%左右,大大緩解了國家收購壓力。同時,國家對進口大米采取打擊邊貿走私、限定配額使用范圍以及大米品質配額串換使用等一系列措施,為國內大米市場騰出了空間。
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角度來說,實行利農政策,以實現立足國內、確??诩Z安全應是長期方針。但我們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利農不能只在提價上做文章,而應開辟有效促進商品糧增長補貼政策以及糧食保險等多方面的積極措施。糧食統購統銷30年,因扭曲價格造成經濟關系復雜,我們花了20多年的高成本改革,才逐步基本理順。所以,國家調控糧食政策應以基本不扭曲市場價格為前提。
關于國家糧食進出口方面,雖有政治因素影響,但無論進口品種或數量,都應以不影響國人健康、不沖擊國內糧食生產、不打破國內供求平衡為首要原則。從企業角度來看,糧食企業不論是國有、民營或合營,既有搞好經營、提高利潤的任務,也要承擔服務社會、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與此同時,還要提高對市場的應變能力。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大米分會調研過程中,發現不少企業在積極應對市場、扭轉不利形勢方面做得非常不錯。
內蒙古興安盟鼎旺糧油公司走“公司+合作社+基地”經營之路,開展訂單收購,穩定了加工原料。福建金穗米業在國家托市收購只收常規稻的情況下,專打優質稻米牌,既保證了加工所需原糧,又為生產和銷售兩端提供了市場空間。因此,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大米加工企業應跟上時代步伐,更好應對市場變化,保持企業的穩定發展。
馬松林:大米進口規模漸大維護國內市場穩定乃重中之重
大米的適度進口,不能忽略進口大米價格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在進口國外廉價大米的同時,維護國內大米市場穩定是我國糧食宏觀調控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新國家糧食安全觀。大米的適度進口,在考慮諸多因素的同時,不能忽略進口大米價格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在進口國外廉價大米的同時,維護國內大米市場穩定是我國糧食宏觀調控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我國是稻米生產和消費大國,也將成為稻米進口大國。2012年以來,我國大米進口持續大幅增加,我國大米進口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國內外大米價格差是我國大米進口激增的首要原因。其次,國內稻米供求關系變化、人民幣匯率升值也是重要影響因素。隨著我國大米進口快速增加,進口大米價格對我國稻米市場價格的影響日益明顯。2012年、2013年,我國大米進口量均為2011年大米進口量的3.7倍以上。從大米進口年均單價看,2013年大米進口平均單價低于2012年。分地區看,廣東、北京、福建等地區是我國稻米進口的重點地區。
進口大米對國內大米市場的沖擊程度,可以從越南大米對廣州大米價格沖擊的VAR模型中明顯得出。該模型是將越南出口大米價格、廣州大米價格等變量引入模型,通過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進口大米價格沖擊的過程和趨勢。
進口大米對國內大米市場的沖擊,在宏觀層面上表現為價格沖擊和數量沖擊。以越南等國為主的低價進口大米,對我國大米批發和加工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加劇了“稻強米弱”的市場格局,進一步擠壓了國內大米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微觀層面上,表現為對大米加工企業的利潤沖擊和市場擠出效應。進口大米沖擊國內市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國內稻米價格長期低迷,稻米加工企業利潤空間長期受到擠壓,國內稻米市場宏觀調控難度增加。
為保證大米供給安全以及國內大米產業,需要在確保國內大米市場穩定發展的基礎上,適度進口大米。首先,在國內稻米生產方面,應通過各種措施降低稻谷種植成本,縮減國內外大米價格差,提高國內大米價格競爭力;其次要根據國內大米價格波動情況,靈活進口越南大米,并適當提高稻米進口關稅;再者就是通過各種措施嚴厲打擊并杜絕東南亞大米走私。
馮利臣:新季玉米上市快市場起落看臨儲收購
明年臨儲收得多、收得快,玉米價格就漲得早、漲得快;如果收得慢、收得少,加上農戶惜售,再加上一旦目標價格新政執行,玉米價格就跌得快、跌得多。今年調查走訪時發現,無論是東北還是云南、新疆、西藏,很多之前不種玉米的地方,今年都種玉米了。今年玉米種植面積改變非常大,干旱基本影響不到產量,也影響不到市場,國內玉米仍是豐收的。以黑龍江為例,玉米播種面積的增加加上單產的增加,可能會給玉米行業帶來一個出乎意料的數字。如果黑龍江玉米總產突破6000萬噸,其產量將占據全國總產量的30%,整個玉米市場的供給壓力會變得更大。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西部地區,尤其是新疆,近年來新疆玉米產量逐年增加,且品質較好,今年總產有望突破700萬噸。四川地區以前常年要到東北采購玉米做飼用,而近兩年有了新疆玉米的供應,四川企業到東北采購玉米的就很少了。
全國玉米增產還得益于單產增加。今年東北地區、內蒙古降水明顯減少,但由于抗旱品種的普及,玉米長勢依然很好。9月份之后,為什么玉米價格大幅下滑?不是因為市場供應量增加、拍賣量增加、拍賣價格下滑,而是玉米新陳對接價差過大。遼寧玉米烘干后發到東北,1噸利潤200元,也就沒人再要陳糧。
2014/2015年度玉米收購已經開始,并且非常火爆。黑龍江已經開始搶糧,搶的不是價格,而是等待臨儲收購啟動之后轉為臨儲玉米。明年最早斷糧的肯定是遼寧,減產是事實,同時新糧上市非???,9月初的時候,遼寧新糧就已經供應南方了,售糧進度非常快。黑龍江產量大,目前的收購進度已達3成多。
明年的玉米市場可能是整個行業都看不明白的。去年國儲收購近7000萬噸,去年10月前后,市場結轉陳糧庫存約2000萬噸,而今年9月底,全行業除了中儲糧都沒有結轉庫存,就要提前消化新糧。明年就看臨儲玉米的收購節奏,收得多、收得快,玉米價格就漲得早、漲得快,如果收得慢、收得少,加上農戶惜售,再加上一旦目標價格執行,明年下半年玉米價格就跌得快、跌得多。
因而,明年的玉米價格可能是很多企業預判不到的。目前,貿易商來對價格還有下跌預期,收購積極性不高,觀望情緒較濃;而企業收購積極性比較高,主要是庫存低,必須做試探性的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