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無證生產商近10萬 餐飲油回收不透明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08 16:11:21
據悉,截至九月底,全省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環節共有生產經營戶約30.79萬戶,各級食藥監管部門已為28.91萬戶監管對象建立了電子檔案,力爭實現食品安全可追溯。
無證“四小”生產經營戶達到9.78萬戶
陜西省從3月中旬開始,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食品安全風險大排查百日專項行動,對生產加工、流通、餐飲環節進行全面排查。經排查,目前全省共有食品生產、流通和餐飲生產經營戶約30.79萬戶,已為28.91萬戶監管對象建立了電子檔案。徹底摸清長期處于監管空白地帶的“四小”(小作坊、小餐飲、小食品店、小攤販)底數,并納入科學監管,我省還是第一次。
排查發現,學校企事業單位食堂有3959家尚未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未納入有效監管;未獲證的“四小”生產經營戶達到9.78萬戶,其中小作坊1.63萬戶、小食品店3.07萬戶、小攤販0.88萬戶、小餐飲4.12萬戶,占食品生產經營總數31.8%。
生產加工環節上,存在產品留樣不完整,記錄不詳實、原輔料進貨查驗把關不嚴、不能實現批批可追溯、出廠檢驗不能按要求進行檢驗等問題;在流通環節,“采購食品未建立臺賬登記,或記錄不詳實”占32%,“采購食品未索供貨商證照,不能確保來源合法”占28.1%,另外還有賣場衛生條件差,三防(防蠅、防蟲、防鼠)設施不齊全等問題。
餐廚油回收不透明返回餐桌的風險很大
根據排查,“索證索票未落實,采購臺賬登記未建立”位列食品安全風險之首,給假冒偽劣原料提供了生存空間;內部風險管控制度缺乏,未形成食品安全管理鏈條,特別是“四小”,基本沒有內部風險管控制度,生產經營過程的安全風險處于失控狀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不規范,沒有量器,基本是憑經驗添加,超量使用存在不確定性風險;食品保質期未經有效驗證,存在著保質期內變質的風險;過期食品、原料以及餐廚油的回收不透明,返回食品市場、餐桌的風險很大。
排查顯示,農畜產品批發集散地,城鄉接合部、城中村、農村、學校、車站、景區周邊等消費集中的地方,成為食品安全最薄弱區域,食品質量和食品標識不符、經營“三無”產品和假冒偽劣食品的現象較嚴重。針對查找出的風險和隱患,省食藥監局已針對性制訂了整治方案。
針對風險大排查發現的問題,省食藥監局提醒消費者在食品消費時注意以下事項:
一看許可證件。看食品經營單位是否取得了食品流通許可證或食品餐飲服務許可證,盡量到取得許可的經營單位消費;
二看食品標識。除了看食品生產日期、有效期、QS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食用方法、配料表等基本標識外,還要看食品的貯存條件,不符合貯存條件的食品不安全風險將加大;
三看食品存放環境。食品經營的環境應干凈整潔,擺放有序,具有“三防”設施,溫度適合,通風條件好,不得有污染因素;
四是關注散裝食品和需要低溫存放的食品。散裝食品要有明顯的必要標識,要有防護措施和符合要求的分裝器具,分裝過程不得與人體直接接觸,必要時可索取人員健康證明、來源證明、產品合格證明等。低溫保存的食品要關注其保存條件是否符合產品標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