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帶頭大哥”邁出的每一步,還是不能不引發坊間猜測:收購德瑞特,會不會是一個新的開始?未來的種業市場上會不會有更多專業公司被大企業收入囊中?
收購德瑞特,隆平高科是在“聚焦”
“經過10年的發展,隆平高科已經成長為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種企,但不是每個環節都最強。”中信證券農林牧漁行業首席分析師施亮告訴記者,隆平高科要想成長為全球性種業巨頭,而不只是國內最強,就必須百盡竿頭更進一步,補足有些節點上的短板。對于種業企業來說,產品線的豐富是一個重要的內容。
記者從隆平高科官網了解到,目前公司的種業板塊涵蓋了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小麥、棉花、油菜和蔬菜六大系列。其中,主營蔬菜業務的湘研種業以“打造中國蔬菜種業第一品牌”為公司愿景。據亞洲及太平洋種子協會調查報道,湘研系列辣椒品種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的辣椒品種。
在施亮看來,并購德瑞特可以使隆平高科的蔬菜種子產品線從辣椒再擴展到黃瓜、大白菜等領域,將“農民用的比較多的品種都要囊括進來”。從這個意義上講,隆平高科并購德瑞特,不是多元化而是聚焦,即在成長為全球種業巨頭的目標之下進行戰略布局調整,通過補齊自身“短板”,在整體上比肩跨國種業巨頭。
為實現“聚焦種業,做全能種子選手”的發展戰略,隆平高科近年來頻頻出手,這一次,為什么選擇了德瑞特?資料顯示,成立于2003年的天津德瑞特種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黃瓜育種的專業化種企,其目標是打造“中國黃瓜第一品牌”。目前,德瑞特黃瓜品種在我國保護地黃瓜主產區均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其中在山東沂南、蒼山等黃瓜主產區的市場份額超過80%。
“與其做一個大而強的公司不成,不如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施亮認為,目前資本市場對產業鏈細分環節的投資是不夠的,隆平高科收購德瑞特只是一個開始。
中國種業高速發展風口期已出現
在隆平高科與天津德瑞特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之前,諾普信擬參股浙江美之奧種業有限公司,從農藥行業跨界進入蔬菜花卉種業,而農發種業控股子公司收購內蒙古拓普瑞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將種業版圖拓展到馬鈴薯種業……并購領域不斷拓寬,并購規模持續擴大,在施亮看來,中國種業高速發展的風口期已經出現。
分析原因,施亮認為關鍵在于兩個政策的轉向。一是政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科研體制的市場化進程持續推進,這使得商業化育種的理念在全行業深入人心,同時企業與科研單位有了明確的分工,即企業搞產品研究、國有科研單位搞基礎研究。二是隨著雜交水稻技術的全球化,國家逐步、有序放開兩系雜交稻技術,有利于推動更多種企“走出去”。
近年來,耕地向種植大戶集中趨勢凸顯,農業生產從一家一戶自給自足轉向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種植大戶對于差異化的、高性價比的種子的需求越來越高。“有了差異化的需求、個性化的種子,企業才能不搞價格戰。”施亮告訴記者,在國際上農作物種子行業具有很強的科技屬性和消費屬性,周期屬性較弱,而在國內恰好相反,整個中國市場充斥著同質化的產品,盡管登海605、隆平206、Y兩優1號等高端、個性化的品種在去庫存周期內仍然表現優異,卻因市場份額占比較小無法左右種子行業的景氣走向。
同質化產品的競爭力在于價格,而價格戰則導致產能擴張與收縮,進而引發全行業產品價格周期波動。“行業里慣性認為種業做不大、強周期、不掙錢,看到的都是過去10年的種業報表,而過去10年是種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行業屬性被舊體制扭曲,所以其表現并不能反映行業發展趨勢。”施亮認為,行業龍頭正是認識到這個趨勢才展開“逆周期操作”的。
專業公司成長快,行業發展的生態就更好
并購不僅是一種實力,更是一種能力,這是采訪中施亮反復強調一個觀點。他認為,企業在并購中展現的是實力,但并購只是兼并重組的第一步,企業的并購能力如何,會在投后管理中得以體現。
近3年來,在兼并重組帶動下,我國種企數量從8700多家降至5000多家,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并購仍處于“有錢就是任性”的階段,資本市場追逐的更多是政策利好,而不是產業抱負。這樣的兼并重組,對行業發展來說是利是弊?
“對投資人而言,并購一定會有成敗,但從產業發展的長期視角看,所有的并購都是成功的。”施亮說,一次并購對一個企業來說可能不成功,但對產業生態的發展卻是有利的,因為所有的并購都會讓行業不平靜,而只有不平靜才能激發企業之間你追我趕的活力,才能推動產業生態的建立。“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講,全社會應該對種業投資者包容,不能苛求每個企業都成功,實際上這也是不可能的。”他說。
相比一個公司的成敗,更重要的是整個行業的發展,是行業內部的分工與協作。施亮認為,產業鏈能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佳的效果,因此包括種業在內的產業發展路徑必然是從內循環向外循環轉變,最終實現內外節點無縫對接。“產業鏈各環節上的專業公司成長快,行業發展的生態也就越好。”施亮預測,未來,大企業真正要做的是產業鏈上核心環節的研發。
從某種程度上說,當前育繁推一體化企業事事親力親為,實際上是產業鏈上專業化公司發展不充分的一種表現,而專業化公司發展得不充分,又會影響到資本市場的投資。施亮認為,在目前的發展階段,扶持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龍頭是政策重點,但當國內種業發展到后半程的時候,扶持政策應該從扶持大企業轉到扶持產業生態上來。“種業強國無法簡單依靠幾個大企業撐起來,而需要具有國際競爭力產業發展生態,所以政府作為組織者,應該讓更多投資者更充分地接觸產業,讓產業信息更加透明化。”施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