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中華糧網孫忠 通訊員周聰穎長沙報道):2015年3月3日于長沙召開的湖南省糧食工作會議上,湖南省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張亦賢表示,2014年遭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全國稻米市場持續低迷等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全省糧食工作圍繞打造“千億產業”升級版、“糧安工程”湖南版、“糧油經濟”增長版,堅持把服務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回暖湘米湘油市場信心、夯實儲備調控基礎和提升糧食經濟效能擺在突出位置,實現了“逆中求進,弱中向好”,在多個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是圓滿完成早中晚稻托市收購。圓滿完成2014年產稻谷收購任務,其中托市收購312.2萬噸,帶動農民增加收入近16億元,并且在托市收購中實現了“五有”和“三個沒有”,即有倉收糧、有錢收糧、有序收糧、有情收糧、有質收糧。全年沒有出現扎堆交糧、交“隔夜糧”現象,沒有接到一起因政策執行不到位而引發的舉報,沒有發生一例因執行政策有偏差而引發的矛盾。
二是加強了監管,確保不合格稻谷不流入口糧市場。
三是超額完成“危倉老庫”改造任務。對全省的所有倉儲設施進行了一次全面修繕,恢復和新增有效倉容291萬噸,達到了夯實儲備調控基礎,切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目的。
四是主動作為,通過建立重點企業名錄,改變財政資金投向和發揮省屬國有企業發展擴張的職能,推動了過剩產能的淘汰和優勢企業的進一步做大做強。
五是通過繼續實施“東進西拓”戰略開展糧食外銷,湘米形象實現初步再造,糧食外銷觸底回升。全年共出省銷售稻米297萬噸,同比增加30萬噸。
張亦賢說,當前糧食市場運行正呈現內外融合、矛盾交織的新特征,糧食行業發展正邁進改革轉型、創新發展的新階段。全省糧食系統應該準確把握新常態下糧食流通工作新態勢、新形勢,創新性地開展工作。以裂變的思維、超常的舉措、務實的作風思改革、謀發展,力爭在新常態下創造出不同尋常的業績來。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碩輔在講話中要求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確保湖南糧食總量、質量、銷量“三量齊升”。
張碩輔說,新常態下,要充分認識糧食如何種,誰來種,如何賣三個突出問題,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快轉變糧食生產與流通方式,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糧食保供穩價能力,加快構建符合省情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張碩輔強調,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在保障新年增產增收的情況下,要突出儲備,做到手中有糧、有倉收糧、合理儲糧,確保糧食供給。要突出調控,2015年底前要全面完成中央新下達的地方糧食儲備規模計劃;2017年底前各地要建成糧食供應保障體系;2018年底前,在城鄉普遍建立“放心糧油”供應網絡。要確保市場穩定,糧食質量安全,要加強產銷結合,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提升產業化水平確保轉型發展。
數據顯示,2014年湖南省糧食播種面積7537.6萬畝,比上年增加132.8萬畝,糧食總產達到600.26億斤,同比增長15.2億斤,占全國糧食增產量的1/6。全省糧油工業總產值達到1200億元,躍居全國第6位。計劃2015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7500萬畝以上,發展高中檔優質稻1000萬畝,確保糧食總產量600億斤左右。
2014年,湖南省局被評為“國家公共機構節約型示范單位”、全國“糧食流通統計工作先進單位”、“省直文明標兵單位”、省“老干工作先進單位”、省“信息工作先進單位”、省“扶貧工作優秀后盾單位”,并繼續保持了“平安單位”稱號,榮獲“省直機關模范職工之家”殊榮。
當天的會議上,湖南省委副秘書長李文才宣讀了表彰決定,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吉芳主持會議,省農辦、農委主任劉宗林,省糧食局局長張亦賢分別作了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