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械通風是低溫儲糧的有效手段之一
1、把握通風的時機是降低糧溫的關鍵,我庫地處遼西,秋冬季節溫差較大,這時氣溫最低在-19℃,糧溫與外溫的差值在8℃以上,糧溫越高,溫差越大,降溫的效果越好,能耗越低。我們充分把握有利時機對儲存有玉米的倉房進行夜間通風降溫,每倉通風40小時左右,結合使用離心風機和軸流風機降溫,可使糧溫降到-5℃。
2、通風結束后,利用軸流風機將倉內空間溫度降低后,用塑料薄膜密閉門窗,提高隔熱和密閉效果;同時對風道的入口用珍珠巖密閉,提高隔熱和氣密效果,杜絕外部熱源通過風道進入糧堆;然后布好測溫電纜,對糧食進行密閉儲藏。
3、6~9月份過夏期間,由于外溫較高,而倉頂保溫性能差,倉溫高達28℃,從而使糧層表面糧溫升高,所以我們利用夜間氣溫較低的時機,應用軸流風機將倉內空間溫度降低,可使倉溫降至25℃以下,從而避免了由于倉溫過高導致糧溫上升,保證了糧食的穩定性。
4、實踐證明,機械通風的應用節省了人力、物力,便于管理,大大降低了保管防治費用,既防止了糧食的發熱、霉變,又能延緩糧食的陳化,利于糧食長期儲存。
二、科學應用環流熏蒸防治害蟲
糧食入倉完畢后,及時用塑料密閉門窗,立即采用環流熏蒸技術進行低藥量“防護熏蒸”,即在糧食入庫糧情穩定后一次殺蟲,同時定期在倉房四周噴布防蟲線,定期對倉房的空間及四周進行消毒處理。
實踐證明,應用“環流熏蒸防護”的新技術,是高大平房倉實現全年自生蟲糧率為零的最佳途徑。
由于我們積極的應用與探索“四合一”的儲糧新技術,有效保持了糧食的原有品質,減緩了糧食的陳化,不僅減輕了勞動強度,還大大降低了各種費用,提高了糧庫的經濟效益。由于儲糧品質好,能夠按照中儲糧總公司要求的時間輪出,僅保管防治費單倉就可節約2000余元。
幾年來,我庫倉儲工作者科學管理,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探索,積極應用科學儲糧新技術,以儲糧安全為關鍵,因地制宜抑制了儲糧害蟲的發生與發展,能夠達到長年不熏蒸儲糧的目的,使儲糧穩定性不斷提高。
在加強基礎性和常規性的管理上,我們還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使之做到經常化、制度化、科學化。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