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我國人民最重要的主糧之一,又是米制品主要原料。大米的特性決定了它不易長期保存。 |
家庭儲存的大米要放在陰涼、通風、干燥處,避免高溫、光照。用容器(米桶或米缸)裝米時,在裝米前,先用紙點火烘干、消毒容器。大米買回后,裝進米桶或米缸把蓋蓋好,放在離地面一尺高的干燥、通風之處,食用時采用推陳出新的方法,先吃先買的米,后吃后買的米,防止霉變鼠蟲污染。
要經常曝曬盛米的空米桶和空米缸,清除缸內的糠粉、蟲卵等。梅雨和盛夏季節,為防止受潮霉變生蟲,可在盛米容器內放幾片螃蟹殼或甲魚殼或大蒜頭。如米已生蟲應先清除米蟲,然后將花椒和茴香用紗布包好放在大米表面,米缸桶不要馬上密蓋。
每年夏天,總有些家庭會把大米拿出來曝曬,以為這樣可以防蟲驅蟲,實際上這種做法不僅無效,還嚴重降低了大米的食用品質。因為大米本身有較強的吸濕能力,放在太陽下曝曬會使米粒內的水分迅速失去平衡,從而喪失原有的吸濕性質,變得干燥沒有光澤,有些顆粒完整的大米會一下變成碎米。這樣不僅大米(特別是碎米)的食用品質會因此大打折扣,再放回潮濕的環境還更容易受潮、霉變和生蟲。
大米不易長久存放,特別是在夏季。大米存放時間長則易陳化。陳化大米色澤變暗,香味消失,出現糠酸味,酸度增加,米飯粘性下降,煮稀飯不稠湯,食用品質降低。家庭一次性購買大米不要過多。如果購買的是絕氧包裝大米,開袋后要盡快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