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正在某食品博覽會上品嘗黑龍江五常大米。
“當時最壞的打算,就是從2樓辦公室跳下去。”
近一個月后,當哈爾濱五常市副市長何廣銘回憶起在北京批發市場的維權經歷時,仍心有余悸。
今年11月27日,何廣銘率領的五常大米維權小組在北京一個批發市場暗訪時,經營戶跟他們吵了起來,對方硬說自己賣的是真五常大米,甚至叫來社會人員將維權組一行堵在2樓辦公室。
“今年這次是五常大米有史以來遇到最大的信任危機。”42歲的何廣銘加重了語氣,一臉焦慮。
今年年底,他率領五常大米維權打假小組奔波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四地,來回8000多公里,試圖平息一個多月來“勾兌米”的信任危機……
但在維權過程中,何廣銘發現,要建立機制化的品牌運作體系,卻面臨產地鑒定、維權取證、市場轉變等三大難題,“沒有兩三年的功夫都解決不了,但是五常70萬農民這個冬天怎么過呢?”
連煮6鍋米,今年五常大米真的不太香
“五常大米香天下,天下大米亂五常”。說的是五常大米享譽盛名,卻也為盛名所累,常常成為假冒偽劣的對象。
不過這一次,即使不是第一次碰到消費者信任危機,五常大米之鄉還是有點著急。
10月29日,澎湃新聞刊登《五常大米調查:外地米“洗澡”經銷商“加工”,勾兌按需提供》一文,通過五常、上海兩地實地調查,指出五常大米不僅僅被廣泛假冒,而且存在外地米運到五常當地“洗澡”后,搖身一變為“五常大米”出售;甚至不管當地經銷商還是上海經銷商,都存在按需勾兌,摻假售米等現象。
“五常大米的信任危機2010年也有過。”何廣銘向澎湃新聞介紹,此前最大的一次危機是2010年 7月12日,媒體報道西安市場有企業用噴香精等方法仿冒五常大米。隨后幾周,“香精米”事件持續發酵,使得原本供不應求的五常大米一度出現滯銷。
當時,五常市政府部門組織各個企業參加各種展會,每次展會都必帶電飯鍋現場蒸飯。作為以“香”為第一特點的五常大米,米香四溢,是贏回口碑無聲的證明。
今年,五常大米勾兌事件同樣迅速發酵,12月9日,在上海真新糧油批發市場,經銷商曹老板嘆著氣對前去走訪的五常市維權人員說,“去年4.6元/斤的五常大米,賣到后面都需要預定,今年十一二月,五常大米最旺銷的時候,就算賣4.1元/斤,都賣不出去??蛻艟驼f五常大米不好,是勾兌的,買回去蒸了吃也沒有以前香。”
聽到這樣的說法,何廣銘倒也沒有太驚訝。出發維權之前的11月18日至11月24日,維權小組一行在五常市當地做了一周調研,市場反應的情況,同樣是今年五常大米沒有以前香。何廣銘甚至自己在市場上買了6戶人家的五常大米,自己在家挨個兒煮,讓他覺得尷尬的是:今年五常大米確實沒有以前香。“我是吃著五常大米長大的,一般廚房煮飯,廳里就能聞到香味。但是今年,基本要走到廚房,才能聞到。”
如果在往年,香味差一點,也許消費者并不會太注意。但是今年,因為消費者信任危機在先,接著又發現今年的五常大米確實沒有以前香,下意識就容易讓人懷疑:五常大米確實有問題,說不定真的全都是勾兌的。
不過,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五常水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牟鳳臣看來,今年五常大米不夠香,并不是壞事。
對于水稻生長,存在開花、灌漿、結實三個主要階段。在灌漿期,有效積溫越高,水稻長得越快。而所謂有效積溫,簡單說,就是水稻的感溫,它決定水稻生長的速度。比如,外部溫度是30攝氏度,有效積溫一般是減去12度,即18攝氏度。
五常大米分兩個品種。賣得較好也較香的,是稻花香2號。這一品種今年8月10日左右開花,一直到灌漿、結實,主要跨度為8月下旬到9月中旬。根據五常市當地氣象局統計,這45天里,今年有效積溫與去年同比共高出47.6攝氏度。
“有效積溫高,水稻也就長得快,不管是在成熟度、營養飽和度還是產量上,都意味著更大的豐收。”牟鳳臣解釋道,“但是對于這一品種的香味而言,這45天,也是其香味富集積累的時候,香味屬于易揮發物質,成熟得快,積溫高,也就散失得越快。”
事實上,牟鳳臣稱,他自1996年到黑龍江從事水稻研究至今,今年是他所見五常大米收成最好的一年,也是其成熟度和口感等最高的一年。“但與之相對應的,出米后大米的香味確實就散發了很多,成為最不香的一年。這也算是水稻生長充分的一個負面影響。”
糧農的苦惱催生市長“痛下決心”維權
“今年五常稻子真的最好,但是價錢還沒以前高。” 五常市志廣鄉東興旺村石家屯種糧戶王春雷從19歲開始種糧,現在已經10多年了。
按照王春雷的說法,五常稻花香一般到收割的時候,都有點癟。但是今年稻子長得快,收下來的時候,都圓鼓鼓的。但是11月以后,別說價格上不去,還沒有人愿意收。
去年,五常當地水稻收購價1.9-2.0元/斤,今年稻子好了,種植成本全都提高了,還只賣1.8元/斤。就算這樣,米業公司還不愿收,說是大家都說五常大米勾兌,沒人要。
王春雷們的苦惱接二連三傳到五常市代市長宋澤剛耳朵里。“今年這個情況也確實出乎我們的意料。”宋澤剛向澎湃新聞介紹,按照國家糧食政策,農民的米賣不掉,國家按保護價收購。今年國家保護收購價為1.55元/斤。但是五常大米種植成本就比其他米高得多,就算賣1.8元/斤,也只夠勉強保本。
“不能讓產業鏈末端的70萬農民兄弟成為勾兌大米的最終受害者。”宋澤剛說。
11月18日,宋澤剛聽完工作人員的匯報,緊急決定成立五常大米維權小組,全國打假。宋澤剛親任組長,組員包括各分管質監、工商、食安辦、宣傳的副市長。11月20日,維權小組召開首次常務會議,討論細節,主要議程有兩個:一個是敲定目的地;另一個,確定維權內容。
敲定目的地很快達成一致:考慮到此次市場受損程度以及影響,維權目的地選擇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外加一個區域中心城市沈陽。既有市場代表性,也利于了解真實的產業發展情況。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宋澤剛任命副市長何廣銘帶隊,飛赴四地。
麻煩的是維權內容。
按照澎湃新聞的調查,五常大米問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摻其他米勾兌;另一方面是外地米在當地“洗澡”后,假冒五常大米銷售。
理論上,維權組通過實地走訪,摸清楚市場是否存在勾兌和假冒的情況,再聯合當地工商等市場管理部門,該取締取締,該走司法途徑走司法途徑。
“但實際操作肯定要復雜得多。所以我給維權組的要求是:認真取證、依靠法律。”宋澤剛說,“這一次,我們痛下決心”。
取證尷尬:天津查到商販勾兌設備,但勾兌現象難取證
“你說明明是遼寧大米,在市場的廣告牌上,公然寫著 五常御貢 ,這不是欺人太甚嗎?”一說到此次維權行,何廣銘直說“出乎意料的事太多”。
11月25日,五常市副市長何廣銘帶隊,當地工商、質監、公安、五常大米協會、稻米產業商會及米聯融商會代表一行飛抵北京,開始此次維權行。
不過,在去北京之前,對于要怎樣維權,他們并沒有太清晰的想法。“當時就想著,不管怎么樣,先去看了再說。”何廣銘稱。
而在維權組到之前,五常稻米商會駐京商家已事先初步摸底。等工作人員一到,便直奔王四營子和新發地兩個批發市場暗訪。
“商戶一聽我們是東北口音,還不讓我們看米。我一把拉過來, 怎么,我看自己家的米還不成啊 ?”
就這樣,何廣銘一行以產地商戶的名義在兩個市場暗訪,摸到的情況是,隨便拿個袋子灌米冒充五常大米的有,按照客戶需求摻其他米的有,亂標廠家的也有,甚至有產自遼寧的大米,在廣告牌上公然寫著“五常御貢”。
無獨有偶。12月10日,在上海農產品批發中心市場,當維權人員假裝為公司采購福利而買米,商販直接告知:“如果你買來發福利的話,就看你出什么價位。有3元多一斤、也有4元多一斤,一般五六元一斤的米就比較純了。而且可以自選包裝袋,不同的包裝,價格也不一樣,一般1-2元/個。”
12月11日,在天津市場,維權人員以商家的身份再次暗訪市場,被有經驗的商戶告知,“一般(當地)菜市場里賣的五常大米,基本都摻過其他產地米。因為純的五常大米成本高,賣得貴,菜場里的消費者對價格都敏感,不摻不行,而且還都是進貨的人強烈要求我們摻的。”在當地市場上,維權人員甚至還現場看到摻米用的工具,兩個人一個晚上能摻出40噸大米。
“換句話說,五常大米勾兌的現象,在北京、上海、天津這幾個直轄市都存在。但是對于這一行為,目前很難執法。”何廣銘坦言。
澎湃新聞查閱國家質檢總局網站獲悉,五常大米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定義為,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政管理部門批準保護的范圍內,使用五優稻、松粳系列及通過審定的其他符合五常種植條件的優質粳稻品種,采用具有五常特色的一段超早育苗及大棚旱育苗等栽培技術生產的粳稻為原料,經加工而成的大米。
但是,什么樣的米可判斷為五常大米,如何區分五常大米和其他大米?不管是國家相關部門,還是五常市當地的行業標準,都未對五常大米進行詳細認定。
事實上,無法鑒別“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現象在農產品中較為普遍。日前,國家質檢總局成立“雙打”(“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重點地理標志保護糧食及加工品原產地檢驗鑒定技術研究公益項目,由深圳市質量檢測研究院承擔,其中一項便是建立五常大米的產地鑒別方法。深州市質量檢測研究院食品檢測所副所長鄭彥婕介紹,課題組任務之一,便是找出五常大米稻花香的原產地特征,并形成實施規范。“現行五常大米標準中,沒有特征性的指標。是不是稻花香,當地的種植專家和有經驗的稻農可以評經驗分辨。但是現在的情況,是這 一眼看出 僅停留在人為感官上,還沒有形成量化標準。”
鄭彥婕透露,目前,該課題已接近尾聲,當然,正式的實施規范出來還需要一段時間。不過,對于執法人員而言,沒有法律規章依據,哪怕明知被侵權了,也無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