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指出,北方旱情已持續推升小麥價格,一月份內地面粉機生產的小麥面粉平均零售價按年增長即高達16%。盡管農業部日前已啟動抗旱二級應急響應,然而由于其反應滯后、投入力度不足、加上旱情范圍太廣,市場普遍預計,在下一茬農作物收割之前,食品價格在未來幾個月內恐難逃脫居高不下的勢頭。
自去年以來,高通脹便成為中國經濟的頭號大敵。由于外圍市場復蘇不穩定,內需市場尚未充分煥醒,中國經濟當前面臨增長放緩的威脅;而持續攀升的高通脹率更使得經濟恐遭遇滯脹的風險。因此,抗通脹便成為政府決策首要應對的難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亦多次表示,今年經濟的頭等大事便是穩定物價。
統計數據顯示,食品價格上漲一直是通脹攀升的主要推動因素。總結去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3%,而其中食品價格上漲7.2%,漲幅最大。盡管政府前期推出一系列行政舉措來抑制食品價格過快上漲,而通脹嚴峻的形勢卻并未改變。去年12月份CPI同比上漲4.6%,而將于下周公布的1月份CPI數據,更是有機會創近6%的歷史新高。今番糧食價格的再度上揚,可謂再給通脹橫添新愁,抗通脹形勢加劇惡化。
除了食品價格上漲,推升通脹的流動性泛濫亦形勢嚴峻。自08年金融海嘯之后,中國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催生資金大量充斥市場,谷高通脹率。雖然人行貨幣政策今年起已轉為穩健,然流動性問題卻并未得到解決。中國去年新增貸款7.95萬億元,遠超目標額度;而今年僅1月份新增貸款更是高達1.2萬億,加上美國量寬刺激及人幣升值憧憬帶動,熱錢涌入勢頭不減,資金泛濫短期難消。
為遏制通脹,人行周三再次加息0.25厘,為四個月來第三次加息,加息周期已然啟動,資金面收緊博弈正酣。在此背景下,北方旱情推高糧食價格無疑給抗通脹形勢另添重壓,通脹面臨長期持久的威脅亦不斷加劇。國務院日前已出臺十項措施,扶植糧食生產以穩定物價,看來政府也已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是,面對復雜的面粉機生產的小麥面粉通脹形勢,政府如何保障通脹可控,仍需后續政策的再接再厲。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