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優勢潛力 做大糧食生產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06 16:41:48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擴面積、提單產、增效益、保安全”這一主題,進一步強化行政推動力度,早動員、早部署、早實施,糧食生產取得明顯成效。2011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882.47萬畝,糧食總產達340.43萬噸,實現了與全國、全省糧食生產八連增的目標。筆者認為,邵陽糧食生產仍具有諸多的優勢和潛力,需要進一步挖掘。
堅持行政推動手段不動搖。糧食生產事關國家的安全與穩定,抓糧食生產既是各級各部門的經濟工作,又是各級各部門的政治任務。通過近幾年的抓糧食的經驗與體會,在現行政策的前提下,行政推動的手段仍然是關鍵。
政府要建立考核追究制度和獎罰政策,強化定期督查通報制度,抓好耕地拋荒的典型案例的曝光,推動“壓單擴雙”的成果。
要整合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發展糧食生產工作,我市與其他地市的差距主要還是在投入上。雖然我市財力存在基礎上的差距,要想大幅提高不大現實,但整合農口部門的項目資金是切實可行的。我市七個產糧大縣今年一半左右的大縣都在1000萬元以上的資金投入,市本級直接用于開展這項工作的經費每年應有所遞增,最好能納入當年的財政預算,確保我市糧食生產的健康發展。
要創新工作機制。在生產方式上,要突破現行分散經營模式,實行強強聯合、自愿結合、托管經營、土地入股的經營模式,逐步走向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與經營;在經營方式上,要進一步規范主導品種,大力發展高產、優質、安全的高端優質稻。實行訂單式對接,把農產品加工基地建立在優勢鄉鎮,以湘米工程帶動產品精深加工增值,進一步提升我市糧油品牌在全省的地位。
要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服務水平。今年我市爭取了47個部省級高產創建示范項目,要通過辦點示范用好用活這批項目補貼資金,帶動輻射更多的農戶提升科技種養水平。同時要創新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服務手段,特別是落實省廳明確提出的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齊穗三項技術措施。
要加快農業機械化。我市屬丘陵地區,發展小型農田機械的潛力大,現在我市機耕機插的面積未達20%,推進這項產業的發展,是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糧食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的必然,也是解決農村勞動力資源短缺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