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兄弟”:“移民面”里實現創業夢想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08 14:33:54
在江津區龍華鎮龍門場上,只要提起當地生產的“移民面”,很多老百姓就會這樣跟你說,“這移民面下鍋不粘稠、不渾湯、面質細軟爽滑、吃了不上火,吃起很安逸。”
顧名思義,“移民面”肯定與移民有關。不錯,這“移民面”正是江津區龍華鎮的一對孿生雙胞胎、今年32歲的云陽移民李波、李浪兄弟加工生產的面條。日前,筆者來到兄弟面坊看到,加工房前面的晾曬架上,一叢叢雪白的掛面正隨風擺動著,整齊而搶眼,正在面粉機旁加工生產的“波浪兄弟”,一個在給面粉機進粉、一個在提面晾曬,都正忙個不停。
加工面條是家傳手藝
“我們家做面條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我爺爺、我爸爸過去在云陽老家就是搞面條加工的,算得上是家傳技藝了,來江津龍華這邊我們已干了五年多了。”閑息空間,健談的弟弟李浪向筆者談起了他們的創業經歷。
開面坊之前,兄弟倆先后在浙江、廣東等地的廠子里打工。2008年,經歷多年在外打工的奔波辛苦、收入無多的兄弟倆,回到龍華鎮,通過調查發現,本地周邊還沒有面條加工企業,當地出售的面條全都是外地拉來的,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商機。于是,兄弟倆便申請辦理了相關手續,利用方便的交通條件和自家的房屋壩子,操起了祖輩當年干就的營生、投資幾萬元購回了一臺面粉機,在父親的指導下辦起了一個小型的面條加工廠。
打起了“移民面”的牌子
開始時,他們生產的面條只是用一般的包裝紙進行簡單包裝,主要靠倆兄弟在附近的幾個場上利用趕場天去零賣銷售,一年下來只能生產三、四十噸。雖說產量不多、利潤不大,但是他們生產的面條卻慢慢受到人們的青睞和喜歡。
怎樣做出自己的品牌?兄弟倆幾經琢磨,第二年,兄弟倆打起自己的移民身份“牌”,把生產的面條取名“移民面”,專門印制了“移民面”的包裝紙,以此提高其知名度,增強市場競爭力,他們隨后又陸續開發了雞蛋面、香菇面等品種,“移民面”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面條品牌。為擴大規模,前年,倆兄弟又投資10多萬元,購進了一臺大型的面粉機,現年產量已有100多噸,收入近百萬元。
要把“移民面”做大做強
李浪介紹說,他們的“移民面”之所以質量好、受歡迎,除注重面粉的選擇外、關鍵技術在于兌粉和面時,加入的水、鹽、雞蛋等配方的添加比例。
墻內開花墻外也香。近年來,隨著“移民面”名聲的不斷提高,“移民面”的銷售一路看好。李浪說,他們目前已在江津油溪、貴州寨壩等多地設立了經銷點,產品經常是供不應求。
閑聊當口,李浪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張老板呀,你要的面最遲在后天給你送過來,一定一定。”李浪說,這幾天幾個經銷點都打電話來催貨,由于受場地限制,現在每天就只能做這么多。
談到未來,“波浪兄弟”信心滿滿,他們正在著手籌劃進一步擴大規模的事,準備上一條包括有烘干設備的全自動面條生產線,到時就可以隨時解決供貨的問題,把他們的“移民面”賣出更多、賣得更遠、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