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國秋糧收獲已經接近尾聲,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糧食豐收,最當緊的是顆粒歸倉。但是國家糧食局最新摸底調查顯示,我國糧倉倉容明顯不足。
國家糧食局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現有糧倉有效倉容達7000多億斤,新糧集中上市期間,部分糧食主產區局部地區倉容短缺嚴重,尤其是東北地區,由于倉容不足,部分糧食只能存放在罩棚等簡易儲糧設施中,還有一些露天存放。南方晚稻主產區糧食倉容也比較緊張。
緩解倉容緊缺將建千億斤新糧倉
何毅介紹說,為了緩解倉容緊缺問題,國家今明兩年將集中建設1000億斤的糧食倉儲設施,重點投向東北主產區等倉容缺口較大地區。此外,還將投資建設一批儲糧罩棚,減少糧食的露天存放。
糧庫“帶病”存糧年損耗100億斤
國家糧食局最新統計顯示,我國糧食在產后由于存儲不當、倉儲設施條件落后等因素,每年損耗在500億斤左右。其中有100億斤發生在糧庫存糧過程中。
記者了解到,在我國現有7000多億斤倉容中,其中,一半左右是現代化糧倉,但仍有近2000億斤倉容屬于“危倉老庫”,帶病存糧。由于糧倉設施落后,存儲糧食的品質下降,每年糧食損耗100億斤左右。
糧袋存糧露天存糧年損耗400億斤
中國糧倉,除了國有糧庫之外,存糧大戶還有2億多戶農民,部分農民用糧袋子存糧、露天存糧的儲糧方式也造成了較大的糧食損耗。
這些天,浙江紹興的水稻已經進入最后的成熟期。記者在當地不少農戶家看到,盡管新糧還沒收獲,但存糧仍有不少。農民魯云海告訴記者,家里平時都會存上1000斤左右的糧食,但是每年存下來,損耗都不少。
記者看到,魯云海家的糧袋子已經被老鼠咬破了,而糧袋子附近的地面上,還有不少老鼠吃剩下的稻殼。除了老鼠咬的洞,糧袋子上還有不少小眼,有一些黑色的小蟲子在這些小眼附近爬來爬去。
記者從國家糧食局了解到,鼠害、蟲害、霉變是農戶儲糧損耗最大的原因。雖然浙江并不是糧食主產區,每戶農民種的糧食也不多,但是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仍有不少農民用糧袋子存糧。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東北地區由于糧庫倉容不足,不少露天存放的糧食損耗更為嚴重。在遼寧省鐵嶺市馬仲河村,老鼠已經在露天堆放的玉米里安了家。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糧食連續增產,農戶儲糧損耗總量并未下降。盡管東部沿海地區,不少農戶的生活方式發生轉變,收了糧食會全部賣完,儲糧量略有下降,但西部地區農戶儲糧量卻有所增加。
國家糧食局最新摸底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農戶儲糧約為5000億斤,由于存儲不當,每年損耗平均在8%左右,高達400億斤,相當于一個中等糧食主產省一年的產量。
國家補貼800萬戶農民用上新糧倉
國家糧食局統計顯示,目前,我國農戶儲糧環節損耗量達400億斤,占到糧食儲存環節損耗量的80%。為此,近年來,國家專門在農戶中推廣減損糧倉。
記者了解到,每個500塊錢的糧倉,農戶只花100塊錢,其余400塊錢都是國家補貼。浙江紹興推廣這種糧倉時,農民謝紀根也試著買了一個。在浙江紹興采訪時發現不少農戶家也用上了這樣的鐵皮糧倉,農戶都管這樣的糧倉叫新糧倉。
在新糧倉的附近,基本上看不到散落的稻殼。農民告訴記者,這樣的糧倉還可以防潮,糧食不容易霉變。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也有一些農民沒用這種新糧倉。
根據國家糧食局的統計,目前,全國有800多萬戶農民用上了這種新糧倉,糧食損耗率由原來的平均8%下降到2%,下降了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