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大多數城市還處于溫暖的時候,牡丹江市已經下起了今冬的第一場雪,室外夜間溫度降至0度以下。“今年建三江水稻豐收,我家種有600畝地,平均畝產在1200斤左右。
以前豐收的時候,到糧庫門口一看浩浩蕩蕩的賣糧長龍,就感到頭疼。前些年還得排隊過夜賣糧,再好的心情也凍沒了。”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前進農場14管理區的周文回憶起以往的賣糧經歷,仍心有余悸。
“現在好了,幾天前農場領導就告訴我們,1號、2號都是我們前進農場的職工過來賣糧,不用急不用搶,每家每戶按號來賣,當天都能賣完。”周文介紹。
糧庫收糧這件事看似簡單,其實不然。一車糧食拉到糧庫首先要進行扦樣,樣品送到檢驗室進行檢驗分級,然后滿車上地磅過秤,拉到糧庫歇糧、空車上地磅過秤,最后糧庫財務室按質按量給農民打錢。整套流程下來,至少個把小時。
“每年秋糧收購時節,我們職工全員上陣,加班加點,即使這樣,仍然滿足不了售糧農民的需要。所以近兩年我們開始改進,和管局合作分區域售糧,這樣農民不用遭罪了。”中儲糧建三江直屬庫主任陳世江表示。 在最低收購價水稻開秤前,建三江管理局各個農場的領導小組與糧庫建立溝通協商機制。農場糧食科要派駐庫聯絡員,負責與糧庫進行聯絡,聯絡員要掌握當日送糧情況,并依據接卸能力,與糧庫共同確定次日交糧數量。
據了解,中儲糧建三江直屬庫總倉容40萬噸,今年騰出空倉7萬噸進行收儲,前期農發行建三江支行的鋪底收購資金已完全到位,就等著糧食進倉。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