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為充分發揮院士專家在促進河南創新驅動發展中的智力支撐作用,省科協積極搭建了“聚焦中原”院士專家智庫沙龍活動平臺。今年已舉辦了三期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李召虎:
應加強區域農業發展的頂層設計,發揮學校的師資力量和人才優勢,為地方培養人才,培訓干部隊伍。同時,建議中國農大與河南聯合開展科學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
河南糧食生產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持續增產的難度越來越大。河南糧食連續十多年實現增產,今后如何確保繼續增產增收,是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的重頭戲。
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只有通過多部門多領域的協同創新,才能有效地解決。為此,應設立河南糧食科技重大科學工程專項,從而支撐河南糧食生產的持續穩定增產。另外,要強力培訓新型農民,充分發揮農業高校的優勢,開展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招生培養,重點培養一批面向未來科技發展的新型農民,解決未來誰來種糧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喻樹迅:
土地越來越少是一種大趨勢,河南可以到國外去租地種糧、種棉花,這樣不但實現了糧食安全,也減輕了河南自身的壓力。另外,河南還可以依托鄭州航空港的優勢,大力發展食品加工業,將其轉化成經濟效益。
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房衛平:
為了促進農業發展,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補貼政策,但是這些政策,特別是補貼資金的使用效率如何,沒人考慮。應該從政策上、源頭上進行梳理,對這些補貼政策進行整合和創新,包括新出臺的一些補貼,要符合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
河南農大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書記、教授郭天財:
依靠科技提高單產,這是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在新常態下的根本出路。建議把河南農業大學建設成與河南糧食生產地位相適應的農業院校,這樣才能為河南糧食持續穩定增產、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