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烘干機之惑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14 19:01:25
糧食烘干之惑——江西
由于稻谷從收割后到銷售儲存期間的最后一個環節烘干不能達標,導致我省每年的稻谷損失達到20億斤以上,相當于全省稻谷收割量的5%,因糧食烘干不達標每年損失巨大。
近幾年,江西大量推廣應用聯合收割機,為了減少收割時顆粒灑落,要求收割機在較高水分時收割稻谷,同時機械的使用會把秸稈上的露水帶到糧堆內,這也增大了稻谷的水分含量,如何把收上來的稻谷水分降低,成了農戶的最大難題,我們在鄉間小道,甚至是省道、國道上到處可以看到遍地晾曬的稻谷,這不但造成糧食的品質下降,也給我們的交通安全帶來隱患。10月28日,江西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官少飛局長在接受央視《新聞直播間》記者采訪時說,經過調查數據表明,全國每年因為干燥不及時造成發芽霉變的占稻谷產量的5% ,而我們江西僅早稻損失就大概7-8億斤。
我國在2004年就開始推廣糧食烘干技術,但每年采用機械烘干的谷物量僅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左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95%的水平。官局長說,這些年糧食烘干機一直在我省的補貼目錄范圍,但由于使用成本過高,而且大多數農戶覺得烘干機只是應急設備,一年只用那么十幾天,投入與產出不對等,所以,推廣速度不盡人意,相比需求量,差距甚遠。
目前通過烘干的,有90%是糧食企業在烘干,但由于烘干成本太高,農民寧可有烘干設備的條件下也不去選擇烘干。由于國家農機補貼局限,導致農民及種糧大戶很難實現一家一戶的烘干機夠買,而糧食加工企業又沒有國家的農機購置補貼,官少飛局長在采訪中說:要破解這個難題,有三點必須考慮,一是把糧食加工企業購買烘干機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鼓勵糧食加工企業去購買烘干機;二是啟動糧食烘干的專業補貼,縮小烘干成本和曬干成本之間的差距;三是規范糧食加工企業直接收購濕谷的行為,防止加工企業壓低價收購濕谷。
此新聞講訴了糧食烘干塔推廣的難度,同時也指出了解決之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廣大同仁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