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古就是“天府糧倉”,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也是全國第一糧食消費大省,還是全國最大的生豬、飼料和釀酒基地,糧食供求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糧食產量要在高基數上繼續增產,面臨諸多挑戰。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擠占了部分耕地資源,守住耕地紅線壓力較大;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耕地撂荒現象,對穩定糧食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四川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靠天吃飯”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糧食生產基礎還不穩固;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對土壤的破壞,過度開發利用導致土壤退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糧食安全。
近年來,面對上述新情況新問題,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作為保障民生工作的基本任務,把糧食安全牢牢抓在手中,既守住管好“天府糧倉”,又努力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我們堅持抓生產,切實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糧食單產水平穩步提高,糧食產量實現“七連增”。我們堅持抓供給,切實保證糧食市場基本穩定。及時組織配置糧食資源,建成應急供應網點4269個,基本覆蓋了所有鄉鎮,有效保證了“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蘆山強烈地震等救災糧油供應,保障了高寒邊遠山區、民族地區糧食供應。我們堅持抓收購,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近5年5次啟動了油菜籽國家臨儲收購,3次啟動了稻谷最低價收購政策,2010年以來,全省累計收購糧食3250萬噸、油菜籽400萬噸,助農增收70多億元。我們堅持抓儲備,切實夯實宏觀調控物質基礎。建立并落實了地方糧油儲備和小包裝應急糧油儲備,省財政安排3.76億元資金支持“危倉老庫”維修改造,累計發放新型儲糧裝具70萬套。我們堅持抓質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依托放心糧油工程建設,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糧油產品全程跟蹤與溯源管理系統,實現了對糧油產品種植、收儲、加工、配送等各環節信息全過程監管。
在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新常態下,面對資源、市場、生態等各方面的挑戰,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以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為契機,全面加強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為保障全國糧食安全作出新貢獻。
一是以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為契機,更加自覺把糧食安全緊緊抓在各級政府和行政首長的手上。我們將及時制定出臺四川《關于建立和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下的市長責任制的意見》和《考核辦法》,進一步明確省、市、縣政府在糧食安全方面的事權和責任,建立全省統一的、可量化獎懲的考核機制,并將考核內容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績效考核體系。
二是以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為契機,堅決確保守住耕地紅線。我們將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億畝以上。深入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大力開展田土型調整、增厚土層、土壤改良與地力培肥建設,確保到2020年全省糧食生產能力達到800億斤以上。
三是以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為契機,更加突出鞏固糧食產能挖掘增產潛力。我們將加快推進小農水重點縣、農建綜合示范區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工程,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抓好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著力提升科學技術和物質裝備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
四是以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為契機,更加注重引導和激發政府抓糧農民種糧積極性。我們將認真落實國家最低價收購等強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大糧食直補、農業綜合補貼等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提高種糧比較效益。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補貼力度,讓多生產糧食者多得補貼。
五是以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為契機,更加深入推進儲備糧管理機制改革。我們將改革完善糧食儲備管理機制,落實地方儲備規模,完成國家下達我省13億斤糧食儲備庫建設任務,進一步優化儲備布局和品種結構,并通過運用財政、金融、投資等政策手段,充分調動市、縣政府的積極性。
六是以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為契機,更加有效夯實保供穩價基礎。我們將綜合運用全面推進依法治糧、完善糧食調控機制、健全應急供應保障體系、加強糧情監測預警等多種手段,豐富調控載體、提升調控水平,保障區域糧食市場基本穩定。
七是以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為契機,更加重視抓好質量安全治理和節糧減損。我們將加大耕地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實施“放心糧油工程”全覆蓋,加快全省糧食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在糧食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消費各領域全面推廣節糧減損新技術,倡導全社會樹立厲行節約、愛惜糧食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