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省農科院的李冬博士以省科技特派員的身份來到寶溪鄉,在詳細了解該鄉文化特色與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他打算用彩色水稻布置圖案的大地藝術來宣傳寶溪生態文化,為該鄉旅游產業增加一個亮點。
7月初,李冬引進浙粳88和彩色水稻浙彩稻一號(黃色)、浙彩稻二號(紫色),在溪頭村設計并用水稻在田里種出了“千年龍窯”字樣和代表青瓷的葫蘆圖案,在塘上村設計了紀念紅軍入浙80周年的圖案,用水稻把寶溪的青瓷文化和紅色文化寫在了田地上,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參觀。
灌溉水里含有什么溶液成分?當地氣候條件怎樣?是不是轉基因產品?在活動現場,省農科院的專家們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李冬都一一詳細地進行了解釋。李冬說,這種水稻是普通農戶種植加工的,是初級加工的留胚米,加工出來的大米部分有胚,雖然外觀不是很好看,但是這種留胚米營養成分更全面,營養價值更高。
“寶溪鄉的自然環境條件好,澆灌的是礦泉水,呼吸的是純靜空氣,這樣水稻就有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天然、健康。而且我自己試吃多次,覺得口感很不錯,因此,希望能夠把這健康大米帶回農科院,接受農業專家的考驗。”李冬告訴記者,在宣傳寶溪大米的同時,他希望把寶溪鄉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濃厚的青瓷文化也介紹給各位專家們認識,讓他們可以去寶溪旅游并提供更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今年,李冬還準備把生物綜合防治技術和水稻精確施肥技術引入到寶溪水稻種植中去,不噴農藥、少施化肥,用寶溪的青山綠水和省農科院的技術,生產出更健康、更安全、更好看、更好吃的大米,并努力把它推向市場。屆時,還可以帶動村民采取這種方式培育水稻,然后通過精加工,把寶溪大米包裝成旅游紀念品,從而增加收入。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