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279.4公里的海岸線,占全國的18.4%。這里,可建設碼頭泊位年吞吐量超10億噸。
在這里生長的舟山企業,也在計劃走出去,去東南亞尋找商機,去“東非之角”吉布提建廠,開發漁業資源。
昨天,記者跟隨浙江檢驗檢疫局和舟山口岸的檢驗檢疫人員,實地探營舟山港老塘山港區。
老塘山三期碼頭麥殼亂飛,吹得人身上、地上滿是麥殼絮子。這是今年進口的第二船大麥到貨。高懸于頭頂數十米之上的傳送帶,正在以每小時傳輸1300噸的速度,將這批從澳大利亞來的大麥送入舟山中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的倉庫。一船6萬噸的大麥,得這樣運送三四天。
2002年起,老塘山碼頭規劃了4.4億平方作為里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至今,共累計投資77億元,入駐了30余家企業。去年,200多艘貨輪在這里停靠,靠泊量達1300萬噸。
這里已是全國進境規模最大的糧食公共中轉碼頭,“壟斷”全國90%的進口大豆、約1/6的進口糧食(去年全國共進口1億噸糧食)。
為什么是舟山?因為北上日本、南下印度洋都以此為重要中轉站;不僅如此,它還位于長江黃金水道和南北海運大通道的“T型”交匯處。
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局透露,與傳統的大連、青島港進口大宗糧食比,可以減少5%-8%的物流成本。
舟山市利用這一獨特地理優勢,將“江海聯運”作為“一帶一路”的規劃之一。這里成了進入長江流域的第一道關口。
舟山對長江流域的輻射究竟有多廣?就在本周二,南京、武漢、重慶、宜昌、泰州等長江沿線主要港口與舟山共同發布了江海聯運港口聯盟舟山宣言。
不少企業慕名而來。據張局介紹,有一家在德清生產菜籽油的企業干脆遷址到舟山,轉型為進口大豆加工企業。
舟山本土企業中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更是就地做起了產業鏈生意,建倉儲、配物流、造深加工廠。
還未接到訂單的原料一部分先行存放,另一部分進入深加工區。1斤大豆中80%可加工成作為飼料的豆粕、19%作油脂、剩下的1%則為卵磷脂;卵磷脂還分飼用和食用,如保健品湯成倍健即為食用卵磷脂。
不僅如此,中海糧油還以舟山為基地,將分廠開進了長江流域城市,如武漢和揚州。
如中海糧油這樣的綜合功能發展,正是舟山老塘山碼頭國際糧油產業園區的未來規劃。
舟山輻射長江流域的地位大增
一頭是將“海上絲路”向內輻射至長江流域,另一頭則是向外擴張。昨天,張局透露了正在談的3個合作項目。
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有著大片優質的黑土地,特別適合種植有機大米。目前,已有吉林民企去那里開疆拓土,大米年產量達5萬噸。
張局表示:“我們正在和他們談,希望能將有機大米運到舟山,再輻射至長江流域。”
現有的線路運費昂貴,從俄羅斯經陸路入關至吉林,再陸路至大連或營口港(6.14-1.13%,咨詢)口,而后海運至舟山。張局稱,如果能直接從俄羅斯海參崴港口海運至舟山,單是運費就能節省1000元/噸。
但實際操作面臨著尷尬。“俄羅斯港口只和黑龍江吉林兩省達成雙邊商檢協定,對舟山還未開放。”目前,舟山正在提交相關申請。
還有糧油企業看上了烏克蘭的玉米,想將其進口至舟山,就地深加工后再銷往長江沿線。但這同樣受限于政策,因為糧油進口有嚴格的配額限制。
除北上外,舟山港還計劃南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那里盛產棕櫚油,目前國內對此的需求越來越大。”張局說。
舟山港計劃引進在棕櫚油行業頗有名的天津聚龍集團,駐地老塘山碼頭。這對企業來說極具吸引力,舟山離原料進口地更近,運輸成本更短,而且面向長江流域更廣闊的市場。
俄羅斯有機大米、印尼棕櫚油有望從這里進口。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