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龍魚母公司豐益國際公布了一季度財報,其中糧油業務凈利潤同比增長達11倍。然而中國的食用油市場規模已多年未漲,金龍魚在去年靠2次降價才實現了收入的基本穩定。
銷售終端已超過100萬個
金龍魚品牌歸屬于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是新加坡豐益國際在華投資的以糧油加工、倉儲物流、內外貿易為主的集團公司。
1991年,金龍魚第一瓶小包裝食用油下線,給吃慣了散油的中國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食用油消費方式。截至目前,金龍魚已經在中國境內35個城市設有企業110多家,生產、銷售和物流網絡覆蓋了中國2839個縣市,擁有近350個銷售處,1585個經銷商及5000多家分銷商,銷售終端超過100萬個。2006年底,豐益國際以27億美元收購了新加坡郭氏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并將嘉里糧油與其在中國的子公司益海集團合并,成為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
此后,益海嘉里在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大,甚至在2010年時,益海嘉里年產小包裝食用油340萬噸,市場占有率達到了59%,緊隨其后的中糧集團僅占15%。憑借金龍魚品牌在小包裝食用油市場上志得意滿的益海嘉里,在上游的壓榨領域,也以5.2萬噸的日加工量占據國內26%的市場份額,中糧集團以日加工量3.5萬噸擁有18%的份額,緊隨其后的中紡集團市場份額僅為11%。
在2014財年,豐益國際的小包裝糧油產品的銷量為561.9萬噸,與上一財年的542.3萬噸相比,同比增長了4%,金龍魚品牌食用油已經占到了45%的市場份額,實現稅前利潤約2.62億美元,與上一財年的2.19億美元相比,增加了19%;但增速已經放緩,2012年,該項業務的稅前利潤為1.57億美元,增幅則高達84.3%。
食用油市場五年未見漲
近5年來,中國的食用油市場一直保持在2600萬噸。其價格更是從2013年起,不斷下跌。
以一級豆油為例,2014年底時每噸價格6000元左右,而在2013年同期,價格則為每噸7200~7300元,豆油的價格也創下了2006年以來的歷史新低;菜籽油2014年底時的報價約為每噸8000元,2013年同期價格則為每噸9000~10000元。
在市場規模停滯不前,價格卻反而降低的食用油市場中,其中以金龍魚為首的小包裝食用油占到的市場份額不到20%,傳統的散油依然占據了80%以上的食用油份額。
此外,在本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身市場規模就有限的情況下,去年中國的小包裝油的銷量還下降了8.7%,散油為主的食用油市場使得金龍魚發展遭遇到了瓶頸。小包裝食用油需求的低迷使得金龍魚不得不考慮降價來拉動銷量的增長,在2014年,金龍魚進行了2次降價,下調幅度超過了23%,價格達到了2006年以來的最低點。受此影響,金龍魚的銷量增長11.6%至270萬噸,但由于大量采用了降價促銷等策略,導致銷量雖然增長,但35億美元的收入僅和2013年基本持平。
在原材料上,金龍魚集團公司益海嘉里的進口大豆數量占到了中國進口大豆總量的7%,而在2012和2013年,進口大豆的均價上漲了約8.9%,這讓益海嘉里食用油的生產成本也有了更多的壓力。
大米年銷量超過100萬噸
為了拓展市場,金龍魚已經與100多家電商平臺建立了合作,帶著經銷商一起試水電商,改造糧油產品的供應鏈和銷售模式。一些傳統的經銷商開始為電商分揀包裹,甚至轉型為專業糧油食品物流配送。除此之外,金龍魚還在尋求除了食用油之外的發展之道。
以小包裝大米為例,中國大米年消費量約2.4億噸,但其中小包品牌大米銷售量不足2%,散裝米的市場占有率比散裝食用油更高。益海嘉里將金龍魚作為自家小包裝大米的品牌,使得金龍魚小包裝大米在業內迅猛發展,目前每年的銷量已經超過了100萬噸。金龍魚豆奶粉也順利成為肯德基、麥當勞的原料供應商。
作為寶潔、聯合利華、立白、雕牌等知名日化產品的供應商,益海嘉里自2011年開始就為進軍日化行業做準備。2011年末,益海嘉里與廣東省東莞市政府簽訂協議,協議稱益海嘉里將投資13.16億元在東莞成立糧油加工工廠,主要生產谷元粉、糖漿及各類代糖等。同時,益海嘉里還在東莞市虎門港投資9.38億元,用于生產活性劑等精細化工產品,但計劃中的“親潔”牌日化用品至今未見推廣。
而由于目前國內調味品行業規模年均增速15%,且行業前五名的市場集中度不足10%,金龍魚又看中了高端調味品業務,計劃推出高端小包裝醬油和醋產品。益海嘉里丸莊醬油項目已于今年1月17日正式簽約,總投資3300萬美元,設計年生產能力9萬噸,預計2016年可建成投產。
金龍魚利潤率最低
雖然全國有數千個食用油品牌,但是真正具有影響力的一線品牌也就是金龍魚、福臨門、魯花等幾個品牌,總銷量約占據全國市場銷量的1/3。在玉米油的細分市場,60%已被金龍魚和中糧旗下的福臨門占領。這意味著食用油市場份額占15%的福臨門是金龍魚最大的對手,然而福臨門糧油等農產品相關業務的毛利率在2012—2014年分別為6.96%、6.59%和3.89%,在2015年的一季度更是降低到了3.11%。
2008年到2014年,由于一大批新工廠的開工,中糧集團旗下的中國糧油大豆等油籽的壓榨能力從486萬噸猛增至1158萬噸,油籽加工分部資產總額從97.8億港元大漲至297.6億港元,增幅達到204%。然而金龍魚作為外資公司,并不是政府鼓勵產能擴張的對象。2008年到2014年,金龍魚所屬的豐益國際在中國市場的固定資產僅從43.3億美元增值到70.1億美元,增幅為62%,比中國糧油低了142%。
七年間,福臨門的利潤分別僅為0.05億港元、3.9億港元、0.3億港元、1.6億港元、虧損2.3億港元、虧損1.5億港元、0.3億港元;金龍魚的業績分別是0.9億美元、2.3億美元、1.5億美元、0.9億美元、1.6億美元、2.2億美元和2.6億美元,利潤率最高的時候約有6%,最低的時候僅約為1.3%,金龍魚食用油的利潤比福臨門還要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