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師傅將磨碎的茶仁粉倒入蒸鍋。
土法壓榨出來的茶油,成絲成線。
近年隨著喜食山茶油人群的增多,桂陽油茶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現桂陽有21萬畝油茶林,可產茶油160萬公斤以上。榨油坊也越來越多,古老的土法榨油在全縣悄然興起。有的師傅甚至把油坊開進了縣城,現榨現賣。因為顧客越來越多,“油茶之鄉”湖南桂陽的一家榨油坊里,老板周連飛也忙個不停。
去年11月,周連飛在縣城園藝路開了一家土法榨油坊。他說,自己以前是搞建筑的,看到榨茶油有賺頭,就辦起了這個小作坊。可是隔山如隔行,一開始什么都不懂,會榨油的嬸子付柏芝、表叔歐陽躍華特意跑來傳授手藝。
付柏芝娘家幾代人都是開油坊的,她打小就跟父親學榨茶油,后來嫁到夫家也是開油坊的。付伯芝稱,土法榨茶油手藝復雜,油榨都開在溪邊,一般由一輛水車、一個碾盤、一根碩大的榨槽和一個懸空撞錘組成。
桂陽的山茶仔每年霜降后才熟透,茶農摘下茶仔暴曬裂開,再把茶仁放到火炕上烘干。然后,油坊師傅利用溪邊的水車帶動水磨把茶仁磨成粉,接著用甄把茶仁粉蒸熟,壓成胚餅。最后,把胚餅放進中空的圓滾榨槽里進行榨油。
周連飛的油坊雖然進行了技藝改進,使用上了省力的電動打粉機、榨油機,但仍然采用了傳統的火炕烘茶仁、木甄蒸粉、金屬箍餅。因為保留了土法榨油的幾道主要工序,每天前來觀看土法榨油手藝的市民絡繹不絕。
年前3個月是油坊最忙的,周連飛負責到鄉下收購茶仁,16元/公斤。歐陽躍華、付柏芝則在油坊進行加工,500公斤茶仁烘干時會蒸發100公斤左右的水分。偶爾,付柏芝還要回老家幫丈夫一把——前不久他們家荒廢已久的土法榨油坊重新開張了。
每天,周連飛的油坊要榨100公斤胚餅,可出山茶油25公斤左右,市場價每公斤90元,供不應求。
隨著桂陽縣油茶產業規模的擴大,目前該縣已新擴建油坊數十家。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