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題及其解決的程度,直接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三農”工作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開展“三農”工作,必須針對現實問題。我國到底還有多少農民?有多少耕地?現代農業已經發展到什么程度?等等問題,直接關系到對我國“三農”問題的判斷,關系到黨在農村工作方針的選擇,關系到政府施政成效及其未來努力的方向和著力點。農村普查對象上報的數據和普查相關人員獲得的數據,最終將關系到“三農”政策選擇及其工作,不可掉以輕心。
近10年來,可能是我國歷史上“三農”變化最顯著的時期。城鎮化快速推進,大量農業轉移勞動力進城務工,帶來了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化。農村土地制度等的改革創新,土地流轉催生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機械化、規模化、專業化和社會化及其產業化等趨勢不斷顯現。通過全國農業普查,可以全面地反映我國“三農”變化的脈絡,為決策者提供相關依據。
全國農業普查獲得的基礎數據后,還可以供專家學者等進一步加工比較分析,不僅可以根據總結出我國“三農”方面的一些規律,而且還可以為國家尋求解決“三農”問題有效途徑提供依據和參考。
普查是否成功,核心是普查數據的質量。如果普查數據失真,不僅不能反映我國“三農”變化情況,不能為國家決策提供數據支撐,而且還可能誤導人們對我國“三農”的認識,導致國家決策錯誤。確保數據質量,一要普查人員盡職盡責。二要打消普查對象,特別是農戶和農村基層單位對如實報告數據的顧慮。《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通知》明確要求這次普查取得的農戶和單位資料嚴格限定于普查目的,不能用于對普查對象實施考核及其獎懲的依據。過去歷次普查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農戶超計劃生育小孩由于未交納罰款而不敢如實報告的問題。根據《通知》精神,農戶如實報告家庭人口數量不能與計劃生育罰款掛鉤。三要將統計報告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起來,相互驗證,盡可能地消除誤差。耕地和農作物產量數據,不僅要看統計上報數據,而且要充分利用衛星監測數據。四要加強宣傳,提高對第三次農業普查的認識,消除如實上報數據的顧慮,積極配合普查相關人員工作。五要做好經費和普查相關人員等保障工作。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