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支緊張如何緩解
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速降至個位數,創下了20多年來的新低,同時財政支出的剛性需求不斷增加,如何緩解緊張的收支形勢?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今后一段時間,收入增速可能就保持一位數。”樓繼偉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新常態下要消化過剩產能、穩步地去杠桿化,過度刺激政策造成收入的超強增長不存在了,因而,為確保剛性支出,推出了中期財政規劃。“財政政策不能只談一年,必須考慮中期。也就是說,一段時間內有的政策能逐步調整,當年在一些支出上是有剛性的。”他說。
在樓繼偉看來,“剛性并不意味著不能調整,我們要加大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力度,以保持經濟處于合理增長區間。有必要保持足夠的支出規模。一些很不合理的政策,或者說花了納稅人的錢效果并不理想的事情,就調整掉。”
對于如何應對財政收入增長乏力,樓繼偉表示,目前已采取了相應措施。比如,去年年底以來,3次適當提高成品油消費稅,有收入上的意義同時也有節能減排方面的意義。同時,今年中央預算安排動用了以前年度結轉的1124億元資金,彌補收入不足造成的缺口。
樓繼偉表示,“三期疊加”造成的一些問題,在今后一段時間內要解決,我國經濟的增長動力正在發生改變,這一過程中,我們要頂住下行壓力,必須采取積極財政政策。“今年適度提高赤字率到2.3%,這對于支撐經濟的發展、抵御下行壓力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不動產征稅方案年內出爐
2015年財政預算報告顯示,今年力爭將營改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領域。在樓繼偉看來,最難的是對不動產業征收增值稅。
“過去不動產是不納入抵扣的,現在納入抵扣,這幾乎涉及所有企業,甚至包括個人房租怎么變化等問題,都需要計算,不能算得很準,但有一個大致的估量。”樓繼偉說。難點還在于,理論上說所有行業都受益營改增擴圍,按照收入中性的原則,這種情況下稅率應提高一點,才能使得財政總收入不下降。但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又不能夠完全這樣做,因此設計起來很“麻煩”。此外,不動產的形態多樣化也帶來挑戰。比如,辦公室、廠房有買的也有租的,不同的形態非常復雜。“這是營改增最難的一步,現在正做這個方案,今年年內會出臺,但具體時間還不確定。”
隨著稅制改革大力推進,不少人期待能夠通過改革個人所得稅減輕稅負刺激消費。樓繼偉坦言,“總體來說,個人所得稅面臨稅制不合理的問題。”我國分11類征收個人所得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實施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實際就是綜合所得稅制,比較科學。簡單地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并不公平。”樓繼偉說。
在現有情況下,個稅征收能不能有一些改進?樓繼偉說,財政部也正在做嘗試,比如前年年底提出的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EET的政策,就是一個延遲納稅的政策。在繳存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的時候,免征個人所得稅;在投資的時候,投資收益免征個人所得稅;在給付的時候,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就是在現有的個人所得稅制框架之下給予一定的鼓勵,鼓勵增加養老保險。
地方債總體風險可控
按照地方債務的甄別工作要求,省級部門應該在1月5日前把地方債甄別結果上報財政部。有記者問,這可能是最后一次把存量債務認定為地方債的機會,因此融資平臺可能會傾向于多報賬,會否引起地方債規模的“激增”?
“應對這種情況,還要加強再審核。”樓繼偉說,“地方債問題是一個客觀現實。必須開前門、堵后門,同時還要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開前門,今年的預算是6000億元地方債,其中5000億元是一般債,1000億元是專項債。堵后門,就是逐步消化解決歷史形成的債務。”
對于會否引起區域性地方債務危機,樓繼偉說,地方債務總體上看風險可控,一些局部地區債務比例過高,會更為重視,目前已形成解決思路。
一方面,把那些有一定收益的改造成比較穩定的現金流,比如可以收費,如果收費不足,給予適度補貼,發展PPP模式。“對一部分完全公益性的平臺借的債務,已經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工委,對一些歷史債務予以承認,通過發債替換原來的平臺債務。”樓繼偉說,另外一些由銀行貸款形成的歷史債務,按照契約原則貸款的合同不能廢除,如果融資平臺情況發生變化,需要進行債務重整,就要采取一些過渡性辦法逐步解決。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