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糧食再獲豐收,實現“十一連增”。全年糧食產量60710萬噸,比上年增加516萬噸,增產0.9%。糧食連年豐收,確保了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僅對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發揮著“定盤星”的作用,也為世界糧食安全貢獻了中國力量。
“高點”再爬坡,“十一連增”來之不易
2014年,全國糧食產量增加516萬噸,增產0.9%。其中,夏糧產量13660萬噸,增產3.6%;早稻產量3401萬噸,下降0.4%;秋糧產量43649萬噸,增長0.1%。全年谷物產量55727萬噸,比上年增長0.8%。其中,稻谷產量20643萬噸,增產1.4%;小麥產量12617萬噸,增產3.5%;玉米產量21567萬噸,減少1.3%。這是自2013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2萬億斤的“高點”之后,再次取得歷史性突破。

與往年相比,2014年的糧食增產更加來之不易。一是自然災害影響秋糧生產;二是糧食生產成本不斷上升;三是糧食生產基數高,尤其是在“十連增”的基礎上高點爬坡,實屬不易。
盡管氣候條件相對較好,災情輕于2013年,但2014年1-9月,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仍高達24899千公頃,絕收面積2854千公頃。局部地區災情較重,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受“卡脖旱”,秋糧生產因此受到一定影響。
2014年糧食豐產,得益于科技支撐有力、田管措施到位、防災減災及時有效,更關鍵的是中央審時度勢提出了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政策穩定、措施到位。去年以來,中央繼續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及早預撥農業“四補貼”,及早發布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繼續實施產糧大縣獎勵政策,積極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生產主體等政策措施,進一步調動了多方面糧食生產積極性。公報顯示,2014年,全國糧食總播種面積11274萬公頃(16.91億畝),比上年增加78萬公頃(1174萬畝)。
各地則繼續推廣應用優良品種,促進了糧食單產水平的提高。實施“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政策”,加大相關補助力度,積極推動實際效果顯著的關鍵技術補助常態化。與此同時,針對糧食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采取小麥“一噴三防”、水稻集中育秧、病蟲防控等措施,加強田間管理。2014年,全國糧食作物平均單產5385公斤/公頃(359公斤/畝),比上年增產8公斤/公頃(0.56公斤/畝)。
在糧食連續多年增產的同時,根據居民消費快速升級的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種植業與養殖業的品種品質結構調整與優化,積極推進飼用糧生產,拓展優質牧草發展空間,加快發展循環農業。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努力“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自給能力達到100%”、“穩定糧食產量和糧食產能,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和目標。
豐產穩定物價,凸顯“定盤星”作用
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穩則百價穩,糧價穩則百姓安。2014年,我國GDP比上年增長7.4%,物價則保持在2.0%的低水平,實現了經濟運行“較高增長、較低通脹”的較理想態勢。這其中,糧食增產功不可沒。受益于糧食豐產預期,2014年我國糧食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全年漲幅為3.1%,對穩定物價發揮了重要作用。
糧食連續11年增產,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糧食市場抵御國內外風險的能力。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糧食緊平衡的局面,也確保了國內糧食價格沒有受到來自國際市場的壓力,平抑了物價。
中國糧食豐產,為世界糧食安全貢獻了中國力量,在世界范圍內具有更為積極而廣泛的意義。目前全球糧食年貿易量僅為5000億斤-6000億斤,不及中國年糧食消費量的一半;全球大米貿易量僅相當于中國大米消費量的1/4。如果中國因為糧食生產不足,需要長期從國際市場大量采購糧食,很可能引起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而且,糧食是不同于其他產品的戰略物資,糧食貿易甚至可能引發國際沖突。中國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產了世界25%的糧食,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向世界展示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用新糧食安全觀將飯碗端牢
作為13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在糧食總產量突破6億噸、實現“十一連增”的大好形勢下,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越是糧食連年豐收,越是需要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目前,我國糧食供需還存在一定缺口,產需自給率大體在97%左右,雖在95%的基本自給線以上,但總體上仍是產不足需。分品種看,玉米產需基本平衡,小麥、水稻供求偏緊,大豆存在較大缺口,糧食生產結構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
同時,我國糧食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快速增長,成為影響我國糧食消費的決定性因素。未來,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年均增加量,遠高于口糧和種子用糧年均減少量。而且,隨著我國人均GDP進入6000-10000美元區間,食物消費結構也在加快升級,口糧消費越來越少,對肉蛋奶等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更好地滿足我國食物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需要樹立新的糧食安全觀。
剛剛發布的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要“加快發展草牧業”“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將飯碗端得越來越牢固。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根本的還是要在堅守耕地紅線的同時,堅持用更給力的政策支撐、更完善的科技集成推廣、更長效的保障機制、更有生命力的經營體系創新,進一步挖掘科技增產的潛力,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牢牢構筑起我國糧食安全穩定發展的基石。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