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506.HK,中糧集團旗下公司)3月24日發布的年度業績顯示,以福臨門為主的廚房食品業務實現112.89億港元的分部收益,同比下滑約8%;但是實現分部業績(指經過調整的稅前利潤)0.29億港元。
廚房食品業務實現了0.29億港元的分部業績,是中國食品財報的一大亮點。
2012和2013財年,中國食品廚房食品業務的分部業績分別為虧損2.30億港元和虧損1.52億港元。福臨門是中國小包裝食用油的第二大品牌,這樣的業績表現并不令人滿意,2014年雖然廚房食品分部業績只有0.29億港元,多少挽回了一些顏面。
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競爭激烈,不管是福臨門,還是金龍魚,都是壓力重重。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食用油的平均價格與往年相比,不但沒有上漲,反而有所降低。2014年,市場份額第一的金龍魚前后兩次宣布降價,豆油價格甚至跌至2006年以來的最低點。市場老大宣布降價,福臨門不得不應戰,食用油銷售收入自然下滑。
2014年,豐益國際小包裝糧油產品收入69.68億美元,同比下滑約7.8%,證明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但是降價的時候,糧油企業的利潤表現反而大有提升。除了中國食品的廚房食品業務實現0.29億港元的業績,豐益國際小包裝糧油業務2014財年也實現了約2.62億美元的稅前利潤,同比大增約19.3%。
秘密在于,福臨門也好,金龍魚也好,降價的幅度低于原料的降價幅度。以食用油原料大豆為例,2014年5月份,進口大豆每噸均價至約607美元,到2014年8月,大豆均價僅為356美元左右,以上述兩個時間點計算,大豆均價下滑約41%。但是國內食用油主要品牌的2014年累計降價幅度約為20%上下,小包裝食用油品牌的利潤率反而有明顯提升
福臨門為主的廚房食品業務實現了盈利,要趕上金龍魚,反而比四年前更難。2011財年,中國食品廚房食品業務分部收益131.55億港元,分部業績1.62億港元,2014財年上述兩個項目的數字分別是112.89億港元和0.29億港元,都是大幅下滑。
2011財年,豐益國際小包裝糧油業務收入67.69億美元,稅前利潤0.85億美元,2014財年,上述兩項分別是69.68億美元和2.62億美元。豐益國際仍然占有40%左右的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份額。
除了食用油,豐益國際的小包裝面粉和小包裝大米已經在國內打開局面,新的業務增長點已經逐漸布局完成,將來“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福臨門也在找市場的突破點。金龍魚在調和油領域一家獨大,福臨門選擇玉米油發力。豐益國際做玉米油的時間不短,但是沒有自己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豐益國際在水稻、小麥、大豆等領域都有布局,但是唯獨漏了玉米,而中糧集團在安徽、東北等都有玉米深加工的工廠,原料資源豐富;而且與國內的民營玉米深加工企業如山東的西王集團、三星集團相比,中糧實力更加雄厚,玉米油是一個難得的市場空當。
中國食品已經打算聚焦資源打造玉米油超級單品,加大售點覆蓋和渠道下沉。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