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由于消費者對飲食品質及飲食健康的更高追求,不少人開始放棄傳統的調和油,開始選擇口感更好的濃香型風味菜籽油。國內部分壓榨企業順勢而為,將該品種油進行精美包裝,因此,濃香型菜籽油成為油菜籽加工企業新的贏利點。
三分天下有其一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在益海嘉里等國際糧商尚未進駐國內、小包裝食用油也未曾興起之前,菜籽油一直是國內消費的主要品種。
“記得以前都是拿著油瓶去糧店打油吃,雖然是散裝菜籽油,但炒菜時散發出的濃香味道現在仍然記憶猶新。”與會的湖北中昌植物油有限公司經理胡艷華回憶道。
后來,小包裝色拉油興起,散裝菜籽油逐漸被擠出市場;再后來,隨著油菜種植比較效益逐步降低,國內油菜種植面積逐步減少,油菜籽壓榨企業漸漸陷入困境。
2014年,《舌尖上的中國2》第二集中,安徽徽州油坊漢子的傳統榨菜籽油方式,再次喚起眾多“吃貨”對濃香型風味菜籽油的美好向往。
“經歷過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的人們對于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是存在疑慮的,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加大了人們的這種疑慮。所以,消費者希望自己吃的食品是天然又健康的,濃香菜籽油恰恰滿足了這種需求。”中糧集團蛋白粕銷售副總經理孫舟表示。
正因為人們喜歡這種回歸自然的菜籽油,所以湖北省各地鄉村如雨后春筍般冒出許多作坊式的壓榨企業,在這里,農民可以用自家的油菜籽換菜籽油。
業內人士表示,濃香型菜籽油已占整個菜籽油市場份額的30%,除了作坊式壓榨企業外,不少大型油菜籽加工企業也新建了此類生產線。
“與作坊式的壓榨企業相比,大型油脂企業的產品質量更有保障。如果濃香型菜籽油把質量控制好,還是會大有作為的。”梁紅星表示。
土法存危害
雖然濃香型菜籽油市場份額不斷上漲,但是其危害依然不容忽視。
菜籽油的香味主要來自芥子油苷。芥子油苷被分解后會產生異硫氰酸酯、腈、氰酸鹽等物,這些分解產物能導致甲狀腺腫大,也能造成肝臟和腎臟腫大。此外,菜籽油中有一種脂肪酸———芥酸,長期攝入過多的芥酸,可使心肌中脂肪沉積、血管壁增厚,損害心血管功能,甚至誘發心肌炎,還可能影響生殖功能。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食用菜籽油中的芥酸不得超過5%。一些國家對食用油中的芥酸含量作出嚴格限制,比如歐盟限制不能高過5%,美國限制其含量不能高過2%,我國2004年定的標準是不能高過3%。而未處理的菜籽油,芥酸含量高達40%。
“這也是土法榨出來的濃香型菜籽油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原因,他們使用傳統的生產工藝,雖然保留了菜籽油的風味,但是其中的芥子油、芥酸 含量卻難以控制,很容易超標,增加健康風險。”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建議。
其實,目前市場上對于濃香型菜籽油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市場上對濃香型菜籽油的定義較為混亂,都是根據企業標準制定的,要說他們之前的區別,只有企業自己知道。”與會的一家油脂加工企業負責人表示。
新工藝更健康
“消費者通常認為只有土辦法才是健康的,其實現代的生產工藝能在更大程度上保持菜籽油營養,杜絕危害。所以消費者要想吃出健康,又要獨特風味,最好選擇知名品牌的菜籽油。”梁紅星表示。
為了保留菜籽油獨特風味并限制芥酸危害,奧星等大型油菜籽加工企業都采用了新型壓榨工藝。
奧星糧油集團采用低溫脫水、脫磷等精煉工序,有效降低了油脂中的膽固醇、黃曲霉素等有害物質和異味,保留了植物甾醇、天然維生素E、鋅、鈣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及濃郁香味。
據介紹,在溫度65℃以下壓榨,常常被稱為低溫壓榨,其優點是避免高溫壓榨時產生的對人體有害雜質,保持了油脂的天然風味;同時毛油顏色較淺,精煉處理簡單,不需要采用高溫脫臭等不利于營養成分保留的精煉手段,將不溶性雜質分離后即可作為食用油出售。
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通過動物實驗評價表明,與熱榨工藝和傳統精煉得到的菜籽油相比,低溫壓榨菜籽油的降血脂功效更加明顯。
“土法榨出來的菜籽油很難保證干凈衛生,此外,自制菜籽油中含有對人體不利的芥子甙和其他雜質,而且烹調時產生大量的油煙,不利于人體健康。而現代工藝既保留了土榨油的香味和口感,還可去除有害物質及雜質,更便于烹飪。”梁紅星表示。
由于消費品質和消費理念的提升,近兩年不少消費者開始選擇口感更好的濃香型風味菜籽油,濃香型菜籽油也逐漸成為油菜籽加工企業競相追逐的利潤藍海。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