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的對這套噴灌設備很是得意,噴灌機的高度和出水量都可以調整。一組噴灌設備16個頭,每8小時移動一次,能澆10畝地,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他說,“過去大水漫灌,一畝地要澆60立方,如今只用30立方。更重要的是,不用再預留澆地時的溝渠、地壟,每畝可以多種1分地的小麥。”
“這叫小麥無畦全密節水種植模式,采用移動式噴灌,提高了耕地利用率,畝節本增效300多元。”永年縣農業局副局長趙建彬告訴記者,縣里建設了2萬畝節水穩產農業示范片,依托家庭農場、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集成示范節水噴灌、節水品種和穩產配套技術,帶動了全縣節水農業的發展。
眼下,種糧的比較效益雖不算高,但小麥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也較完備,農民省心省力。在永年縣,糧田流轉面積達13萬畝,登記注冊的糧食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有280家,其中流轉千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就有29家。對于劉軍的這樣的種糧大戶來說,效益還是不錯的。他經營著2600多畝耕地,每畝純收益有500多元。
離開余劉營村后,趙建彬和邯鄲市農技站站長段美生來到了講武鄉小北汪村的地頭。段美生一邊拔起幾棵麥苗查看分蘗,一邊對身邊的村民郝青海說,“苗情不錯,你已經澆過越冬水了,現在千萬不要著急澆水。早春管理要通過鎮壓增溫保墑,適當推遲春季第一水。”郝青海種了3畝小麥,還是采用傳統的灌溉方式。
d8.sina.com.cn/pfpghc/1e6ee7ad52c94b79babdfb8e47a677bc.jpg 郝青海不知道的是,就在不久前,農業部小麥專家組成員趙廣才和河北省農業廳的專家們剛來市里考察了小麥苗情墑情。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市小麥苗情長勢良好。個體健壯,根多根長;群體適宜,大蘗增多;一、二類苗面積占小麥總面積的90%以上,主體麥田土壤墑情適宜。目前,小麥節水品種推廣面積占全市的四成以上。
“節水農業是今后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邯鄲市水資源嚴重短缺,農業用水占總用水的70%,其中小麥灌溉用水又占農業用水的70%以上。”邯鄲市農業局局長李文杰說,邯鄲積極探索高效節水農業,把小麥作為重點作物,努力在節水上實現突破。依托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示范推廣小麥、玉米(2555, -2.00, -0.08%)水肥一體化微噴灌技術1萬畝,小麥、玉米兩季畝節水80立方以上。
作為全國5個整建制高產創建試點市之一,邯鄲已建設150個高產示范方,面積達到200萬畝,占全市主要糧田面積的40%,示范帶動全市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近年來,市級財政每年列支5000萬元專項資金進行扶持,重點用于示范方基礎設施建設、節水農業灌溉設備購置、關鍵增產技術物化補貼。李文杰說,邯鄲計劃用3年時間,重點在旱作節水、品種節水等方面實現突破,實現農田節水綜合技術普及率達到90%,節水3.5億立方以上。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