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菌劑品種不斷優化
近年來,我國殺菌劑市場穩步發展,份額逐年擴大。從應用進展來看,農業殺菌劑正在由大田作物向經濟作物、由地上施藥向地下施藥、由純粹的殺菌作用向對作物起到健康保健增產作用發展,由單打獨斗向統防統治的方向發展,而全程的作物解決方案引領殺菌劑未來發展方向。
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梁帝允介紹說,近年來,由于作物結構調整,果菜作物增加,病害防控防治要求不斷提高,殺菌劑用量逐年增加,所占比例穩步上升。“在主要農作物病害用藥上,殺菌劑表現為品種逐年優化的趨勢。在病害防控過程中,示范推廣了一批活性較高、防效較好、安全環保的殺菌劑,用藥品種不斷得到優化,代表品種有甲氧基丙烯菌酯類、酰胺類、三唑類、咪唑類、雜環類和生物制劑等。”
植物健康新概念嶄露頭角
2012年,巴斯夫的一款殺菌劑“凱潤”(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應用獲得了農業部“植物健康作用”登記,成為國內第一個取得植物健康作用登記的產品。此類產品成為了殺菌劑行業發展的新亮點。
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作物保護技術總監陸悅健介紹說,植物健康作用是指農藥除殺蟲殺菌活性以外,還能夠誘導、激發植物生理機能的改變,從而提升植物某些方面的生長效率和抗逆性。“植物健康作用是近年來在農藥應用領域方興未艾的一個新的方向,也是未來新農藥開發的一個重要測試和衡量指標。”
“植物健康作用對農藥行業是一個嶄新的概念,也是農藥除了防治有害生物以外的一個值得充分重視并利用的功能。”梁帝允說,具有植物健康作用的殺菌劑主要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三唑類和微生物類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既可防治多種病害,增加產量,又能明顯增強植物抗逆性、促進生長、改良作物外觀品質。如在玉米上應用吡唑醚菌酯,可以降低玉米禿尖率,降低莖稈空心率,減少玉米倒伏和莖折風險,與常規藥劑對比平均增產10%,在花生、大豆等作物上使用增產作用也比較明顯。
梁帝允提到,近年在稻區廣泛應用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的丙環唑和苯醚甲環唑復配劑,對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種水稻穗期病害防效好,對水稻生長有調節和抗早衰作用。使用后水稻青秀,莖稈堅挺,抗倒性增強,水稻青枝蠟稈,無早衰現象,稻谷色澤金黃,熟相好。在花生等經濟作物上使用增產效果也顯著。此外,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與三唑類的復配劑(如苯甲·嘧菌酯等)植物健康作用更明顯。
據了解,今年6月20日,吡唑醚菌酯在中國的化合物專利期滿,近日,諾普信、瑞德豐、美邦、勝邦綠野等企業已經取得相關產品的臨時登記,預計專利到期后會出現企業登記熱潮。
新品迭出發展空間大
殺菌劑由于單位價值高、增長速度快,近年來成為跨國公司研發的熱點。近期以來,多家跨國公司競相推出殺菌劑新產品,如巴斯夫的“健武”、拜耳的“露娜森”、先正達的“綠妃”、杜邦的“增威”,目標均指向果蔬經濟作物。
據了解,目前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殺菌劑品種有20個,包括氟嗎啉、氰烯菌酯、噻唑鋅、毒氟磷、唑菌酯、丁香菌酯等,有不少效果非常優異。不過,殺菌劑創新還大有提升空間。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段又生博士介紹說,我國殺菌劑大部分為仿制品種,且老品種居多,行業目前存在著產業集中度低、品種結構不合理、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自主創新能力弱、技術裝備水平低等問題,未來要加大鼓勵創新,推動自主產品研發進程,積極發展用于大棚、庭院作物、花卉的新型殺菌劑,并擴大其他用途。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副所長魏啟文表示,殺菌劑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未來,從農產品保鮮到防腐,到各類工業用途,殺菌劑的發展空間將更加寬泛,未來將對殺菌劑提出更高的要求。
還有哪些殺菌劑有植物健康作用?
丁香菊酯
結構新穎,多效合一、農醫并用,可以殺蟲、殺菌、抗病毒、促進植物生長。具有廣譜、低毒、高效、安全的特點,有免疫、預防、治療、增產增收作用。對蘋果腐爛病有特效,對哺乳動物及環境非靶標生物安全。
唑菌酯
對水稻的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等病害,瓜類炭疽病和霜霉病,大豆銹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梢詮V譜、高效防治病害,有抗病毒活性,可以防治同翅目害蟲如蚜蟲等,并對多種作物有植物生長調節作用,增產顯著。
枯草芽孢桿菌
在蔬菜、水稻上有效防治多種病害,并顯著促進作物生長。試驗顯示,水稻上使用枯草芽孢桿菌比常規化學農藥對照區增產5%以上。
蠟質芽孢桿菌
上世紀80年代,曾作為增產菌在我國取得農藥登記,如油菜種子拌種,并于油菜抽薹期或始花噴霧,可增加油菜的分枝數、角果數及籽粒數,具有明顯的增產作用,并可降低油菜霜霉病及立枯病的發病率。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