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長期接觸砷元素可能誘發癌癥。科學家了解到,除了飲用水之外,人體攝入砷元素的另一個主要來源是大米。砷元素在水稻中的沉積水平往往高于其他農作物。因此,控制大米中砷元素含量,有望降低人體對砷的吸收。
吳龍華帶領研究小組針對巴西旱稻,設計了在最低水量、中等水量、漫灌等不同條件下的盆栽實驗和田間實驗。研究表明,大米中砷元素總量會隨著水稻灌溉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漫灌條件下產出的大米所含砷元素總濃度最高,最低水量條件下生長的水稻所含砷元素濃度最低。
該研究成果引起了學界的關注,并入選了《環境科學雜志》的亮點文章。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x.chirsle稱,此項研究有助于降低植物中砷的含量,從而減弱砷污染地區的健康風險。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