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產業是我區的支柱產業之一。幾十年來,新疆從“植棉禁區”到“棉花大省”,逐步發展成為國家級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連續21年棉花種植面積、總產、單產和商品調撥量穩居全國首位,幾代新疆人用汗水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植棉奇跡。8月17日,記者來到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所長孔慶平是新疆棉花學會理事長,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棉花育種研究。這位51歲的棉花專家向記者講述了新疆的植棉歷程。
一
長期以來,北緯42度以北地區,曾被農業專家視為“植棉禁區”。瑪納斯地處北緯45度至46度之間,過去一直沒有人在這里種過棉花。1950年春,兵團部隊進入準噶爾盆地瑪納斯墾區,在小拐荒原種出了第一塊棉花地,在“植棉禁區”創造了奇跡。1952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首次突破100萬畝,從此新疆棉花及相關產業步入了全面發展的軌道。
但是,由于種植技術不夠成熟,加之受自然條件所限,棉花單產很難得到提升。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國棉花的主栽區還在黃河、長江流域,新疆的棉花單產與總產根本“拿不出手”。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地膜植棉新技術與棉花矮、密、早種植模式的研究與推廣,使我區棉花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1980年,我區棉花種植面積為271.8萬畝,1990年增至652.8萬畝。
棉花單產的增加,與品種的更新換代密不可分。為了應對我區棉花品種多、亂、雜、退,陸地棉主體長度不夠長,強力不足,長絨棉細長有余的現象,1983年起,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在棉花新品種選育上下功夫,用5年時間培育出長絨棉新海5號、6號,新陸中1號、2號四個新品種,并編寫出《新疆棉花品種資源志》,共收入405份陸地棉、長絨棉、中棉、草棉、野生棉的資料,為我區開展棉花育種工作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孔慶平說:“新疆地理條件比較特殊,棉花種植區分為北疆早熟區、南疆早中熟區。為了適應各個棉區的需求,近50多年來,新疆的農業科技人員共育出棉花新品種208個,使新疆棉花品種加快更新換代的步伐,為新疆棉花高產高效提供了品種支持。”
二
為了促進棉花產量、質量提高,近30多年來,我區進行了三、四次棉花種子大規模更新換代。每一次更新換代都給棉農帶來了不少收益。
56歲的包彥清是昌吉市大西渠鎮龍河村村民,種了20年的棉花。“20年前,我第一次試著種棉花。那時候的棉花地可不好侍弄,要自己引水澆地,防蟲防病,雇人拾花,一年到頭操碎了心,一畝地才產100公斤棉花。”
近年來,隨著優良品種、精播技術、滴灌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機械化采摘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棉花單產效益越來越好,包彥清的日子也越過越舒心。“去年我的60畝高標準農田,全部種的‘新陸早57號’棉花新品種,每畝平均產量300公斤,一年收入近10萬元。”
以往,一到拾花時節,包彥清就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能不能請到足夠的拾花工,順利完成采收,是他最關心的問題。近幾年,隨著我區棉花機械化采收水平的不斷提高,包彥清的苦惱也迎刃而解。“60畝地棉花,以前6個拾花工要起早貪黑地干40天才能采完。現在一臺采棉機兩三個小時就全部完成。”包彥清說。
三
按照我國國民經濟“八五”計劃時期,棉花紡織業向西遷移的方針得以確立,“新疆建成國家級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的方案被國家納入國民經濟“九五”計劃。新疆棉區異軍突起,1998年,棉花總產量達到130萬噸,2000年達到了150萬噸,提前完成基地建設目標。新疆一躍成為我國最大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棉花主產區,并創造了1994年起,棉花種植面積、總產、單產和商品調撥量連續21年穩居全國首位的傳奇。
據統計,2001年以來,新疆棉花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0-60%,全疆農民純收入中35%左右來自棉花收入。棉花成為新疆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根據國家棉花公證檢驗數據,2013年至2014年,新疆棉花總產達450余萬噸,占全國的60%以上,形成了“中國棉花看新疆”的格局。
“在世界棉花生產格局中,新疆棉區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在我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產區之一,棉花總產量約占世界總量的18%。新疆長絨棉具備了世界級的品質和影響力。中國每年為全球供應幾十億件襯衣,無數的棉類產品,新疆功不可沒。”孔慶平說,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推進,為我國棉花產業開啟了市場化的新階段。這對新疆棉花產業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新機遇。在進一步提高產量和發展集約化高效產業方面,我們大有可為。”
近年來,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我區加快棉花優勢產區的建設,提高棉花生產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下一步,將重點發展宜棉區和優質棉區,加快規劃建設1000萬畝棉花高產和超高產棉田,并從棉花生產基地向棉紡產業基地邁進。按照計劃,到2020年,新疆建成國家重要棉紡產業基地。
隨著紡織工業西移,新疆將成為棉紡服裝業發展的中心區域。以新疆為中心,將形成棉產業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向中亞、南亞、中東乃至歐洲輻射的大格局。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