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也已經進入新階段。主要農產品國際國內價格倒掛,農業生產成本進入上升通道,“黃箱”補貼接近上限,在成本“高地板”、價格和補貼“天花板”擠壓下,農業增效、農民持續增收難度更大;同時,農業資源短缺,開發過度、污染加重,生態環境約束趨緊,在資源環境兩道“緊箍咒”制約下,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壓力更加嚴峻。
“不能再靠資源超載、環境透支來擴大農業生產;不能再靠增加化肥和農藥使用來提高農業產量;不能再靠直接的價格支持措施來刺激農業生產。我國農業已經進入觀念變革、機制創新、結構轉型、產業重塑的關鍵時期。”程國強強調,目前中國土地資源自給率只有80%,在農業資源超載運行、環境代價高昂的條件下,只能滿足國內90%的谷物、油料等農產品需求。從國際市場進口10%的國內農產品需求,相當于用國外農業資源補充20%的國內耕地資源。
2013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14年中央1號文件中,均 明確,我國新形勢下糧食安全戰略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
程國強表示,上述戰略就是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在重視糧食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安全;在保障當期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農業可持續發展。
樹立新的糧食安全觀程國強認為,樹立新的糧食安全觀念,即堅持“兩個并重、二元路徑與三維戰略”。
所謂“兩個并重”,即糧食安全與環境安全、可持續發展并重;“二元路徑”即在立足國內的同時,適度進口;“三維戰略”,即在全球維度層面,實施新型農業國際合作、全球商品交易中心、戰略貿易伙伴、全球農業治理、境外農業投資等五位一體的全球農業戰略;在國家維度方面,確保糧食生產能力、強化合理儲備體系、完善市場調控機制、保障低收入居民基本消費;在家庭維度方面,實現吃飽、營養、健康的訴求,爭取構建開放型、包容性新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一帶一路”帶來新機遇程國強認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該戰略的出現為中國農業發展的全球戰略提供支撐,服務于中國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總體戰略,有利于構建基于一體化的安全、穩定、可持續的區域農產品供應網絡。在此構架下,全球將形成‘資源互 補、產能合作、市場互惠、發展共贏’的農業合作新格局、全球農業治理新秩序”。
在程國強看來,“一帶一路”戰略,有利于實現我國與周邊國家農業資源的互補,并促進我國與相關國家農業食品產業的產能合作,并最終實現發展共贏。
據介紹,通過實施新型國際農業合作戰略,該戰略可以充分發揮相關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支持有關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僅有利于解決其糧食安全保障和農民增收問題,還能夠擴大其農產品出口,增加全球供給,對我國進口有利。
“目前有人擔心農產品進口過度對國內市場有較大沖擊。如果通過農業食品的國際產能合作,把國內農業食品產業的價值鏈,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延伸到境外,形成覆蓋‘一帶一路’區域的農業供應鏈,這或許是一個雙贏的選擇,這既符合沿線國家的利益,也是國內農業產業發展的需要。”程國強說。
程國強認為,在“一帶一路”倡導的區域合作框架下,如果能夠逐步建成高水平的自貿區網絡,將推動形成公平、合理安全、穩定的區域農產品市場體系,使各個國家都能平等、安全分享經濟發展、農產品市場增長帶來的利益。
“如此,將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農業共同受益、共同發展。”程國強說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