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臨儲庫存超1.5億噸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光華北的玉米價格就下跌超過200元/噸,今年這市場真不好做了。由于去年的玉米市場是上半年低迷下半年暴漲,今年上半年行情跟去年同期極其相似,作為貿易商來講,我們認為會復制去年后半年行情,因此便積極做庫存,等待價格上漲。”經營玉米貿易的沈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然而,事與愿違,據沈先生反映,今年7月份以來華北市場漸入疲軟趨勢,8月份更是大幅下跌,存糧貿易商措手不及,剛開始下跌時多不認賠,大多數貿易商都會以持糧挺價的方法應對,但最后承受不住了,只能以低于前期的價格拋售,即使是低價出售,市場的購買意愿也并不強。
據記者了解,長久以來,玉米作為我國三大主糧作物之一,2012年已經超過稻谷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品種。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4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0709億噸,玉米產量為2.1567億噸,更是夯實作為第一大糧食作物品種的地位。
不過,隨著我國玉米產量的逐年提升,相對應的臨儲的庫存也在逐年增加。
據農產品集購網對2008/2009年度以來國家玉米收儲拋儲的估算,預計目前國儲玉米庫存約有國產玉米1.69億噸,還不包括國儲庫存中的進口玉米數量。對此,農產品集購網研究員簡敏認為,連續兩年的巨量收儲直接造成了國儲玉米庫存高企。
據簡敏介紹,2013/2014年度臨儲玉米收購量6919萬噸,2014/2015年度收購量7612萬噸,兩年合計收購量高達1.45億噸,且2014/2015年國儲玉米庫存拍賣成交率持續低迷,目前單周拍賣率僅有1%左右,截至8月21日,2014/2015年度國儲玉米拍賣成交量為554.8萬噸,相對于1.7億噸的庫存是九牛一毛。
“對于拍賣的成交率過于低迷,其實,問題主要出在國內玉米現貨價格一直低于拍賣成本,因此國家玉米庫存無法有效釋放。當然從市場心態的層面來看,正是因為國家有著巨大的玉米庫存,同時有去庫存化的需求,市場主體才會長期不看好價格上漲,購銷操作謹慎、節奏放緩,企業庫存偏低,也就導致了市場流動性較高,玉米價格更加低迷。”中國玉米網信息研發中心經理王寶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除了臨儲的庫存壓力外,2015年玉米種植面積預計將繼續增加,據布瑞克提供的數據顯示,展望2015/2016年度玉米收獲面積為3730萬公頃,比上一年度增加1.91%,產量預計為22400萬噸,比上一年度增加3.7%,主要是由于玉米繼續擠占大豆和棉花的種植面積。
作為對比,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玉米意向種植面積增長1.9%。對此,簡敏認為,7月份東北主產區階段性低溫,7-8月份東北和黃淮等地持續干旱,災害天氣對產量的影響逐步兌現,主產區玉米單產或降低,但我們預計災害天氣的減產影響或將抵消種植面積增加的影響,因此預計新季玉米產量整體與上年持平或略增。
另外,近年來由于進口玉米、大麥、高粱、木薯和玉米酒糟質優價廉,進口量逐年猛增,使用范圍也不斷擴大,不但大舉進入了飼料原料領域,而且還進入了制粉、酒精等食品市場,對國內飼料原料、制粉和酒精加工原料等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并對國產玉米等市場價格漲跌產生了較大影響。僅2013/2014年度玉米被替代的數量就高達1000萬噸,直接造成了玉米需求的減少。
“其實,進口玉米替代品的猛增與國家連年提高價格執行玉米臨儲收購政策有關,這使得東北地區很大一部分玉米供應進入了臨時儲備庫,而這幾年我國養殖業低迷,使玉米消費處于低位,加之國外玉米、小麥、高粱等價格明顯低于國內,我國開始大量進口并形成替代,這也進一步沖擊了國內市場,使國產玉米庫存量不斷增加。”然卡實業投資總監高艷濱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高艷濱表示,正是由于近年來,進口玉米、大麥、高粱、木薯和DDGS價格低廉,尤其是國內外玉米差價接近900元/噸,這使得我國的進口量逐年增加。在應用上,進口的玉米、DDGS等不但流入了飼料原料領域,而且在制粉、酒精等食品市場也被廣泛應用,對國產玉米形成大量替代。初步預計,今年我國進口玉米、大麥、高粱、木薯和DDGS的總量將超過2000萬噸。并且,9月1日后我國對大麥、高粱、木薯、DDGS納入自動進口許可管理,這將使進口簡便化,并對國產玉米構成替代和壓制。
玉米臨儲政策或將有變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2015年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在論壇上表示,對臨時收儲,個人主張應該盡快退出。事實上,自從去年棉花和大豆實施目標價格補貼改革試點后,就有預言稱玉米將成為下一個實施目標價格補貼改革試點的品種。
7月10日,農業部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480號建議答復摘要》中指出,對于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品種,要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的決定性作用。一時間,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是否會退出,相關政策將如何進行調整,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現在市場多空雙方都在揣測,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是否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其實,玉米的臨時收儲政策,并不是因為玉米供應不足,而是意在穩定商品價格,保證農戶收入,并引導種植。但是2008年收儲政策實施之后,國內玉米的高庫存量、高進口量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這便將危及到國內的種植產業和種植結構。”高艷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高艷濱表示,原本市場預期,在大豆和棉花由臨時收儲政策轉變為目標價格直補政策之后,玉米也將實行這一措施,但最終大豆和棉花的政策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預示玉米收儲政策暫時應不會向目標價格制度轉變。不過,按照目前的狀況來看,即便收儲,出于財政壓力和臨儲庫存最終需要處理考慮,今年的玉米收儲價格很可能維持不變或略微降低。
但無論如何,對于玉米市場而言,都會形成壓制效果。王寶全認為,目前市場基本都認為國家會調低今年的玉米臨儲收購價格,但是對于調降的幅度還存在較大爭議。我們認為今年臨儲收購價格可能會下調,但是下調空間有限。如果調低收購價格,必然會對玉米價格形成沖擊,參考臨儲收購價格的下調幅度,玉米現貨價格也將出現相近的跌幅。
王寶全表示,由于玉米淀粉定價的70%源于原料玉米的價格,因此玉米價格對于淀粉價格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目前淀粉期貨價格的弱勢也是受玉米期貨價格下跌的影響。所以要判斷未來淀粉價格走勢,首先要判斷玉米價格走勢。目前1601合約2013元/噸、1605合約1979元/噸的玉米價格是基于前期市場傳聞今年玉米臨儲收購價格每噸將下調400多元的價格預期。
農產品集購網分析師李喜明認為,玉米價格快速走低,淀粉生產成本下降,加上市場普遍擔心新年度玉米臨儲政策發生變化,玉米價格進一步走低至1800元/噸甚至更低價格,屆時淀粉生產成本將進一步下降。短期來看,河北、河南及山東部分淀粉企業停機,階段性減少了淀粉供應,但在當前整個市場擔心全球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短期利好不足以支撐淀粉價格反彈,淀粉尋底之路漫漫。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