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米之鄉”、中國玉米產業博覽會、“地理標志產品”、全株玉米經濟、玉米云商城,吉林省公主嶺市打造品牌玉米經濟之路上亮點重重。
近年來,公主嶺市依靠資源優勢,突出產業特色,始終將玉米生產和加工轉化作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在農業產業化項目和提高農民收入上求突破,大力推進玉米產業發展。
農業大市寄望玉米品牌化
作為農業大市,公主嶺市最大的資源是玉米,玉米經濟作為未來發展的主導產業,已成為當地的共識。
日前在長春舉行的第七屆農博會上,公主嶺市將第三屆中國玉米產業博覽會的主會場從嶺城遷至長春農博園,共展出112大類、1000余種產品,包括玉米食品、玉米油、深加工產品以及種子、化肥、農藥等相關農資,涉及玉米全產業鏈及玉米全株利用的各個方面。展會期間,公主嶺市與吉林農業大學、吉林省農科院、中農大康科技有限公司分別達成全面合作框架、中國玉米種子硅谷、特種玉米加工項目等重磅簽約。 “公主嶺市旨在把玉米產業打造成支撐中等城市建設的主導產業,打造世界級的玉米種子硅谷、線上線下玉米種子交易平臺、集成服務平臺和玉米全株產業鏈,形成玉米經濟的完整體系,吸引域外優勢玉米生產企業進駐,形成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融合發展的大格局。”第三屆中國玉米產業博覽會籌委會辦公室主任、公主嶺市副市長張學文表示。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聶振邦在公主嶺調研期間表示,如何提高玉米附加值,延伸玉米深加工產業鏈,做好玉米全株產業鏈綜合利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是公主嶺面臨的重要課題。
希望公主嶺市立足交通、區位和資源優勢,打好玉米經濟這張牌。
全株經濟,深耕“黃金玉米”
公主嶺市地處素有“世界黃金玉米帶”之稱的松遼平原腹地,所產玉米容量平均在760克/升左右,一等率接近100%,淀粉含量在75%以上,蛋白質含量則在11%以上,玉米品質在國內首屈一指。
公主嶺市糧食局局長王容向糧油市場報記者表示,目前公主嶺市玉米種植面積431萬畝,規劃了占地200萬平方米的玉米產業園區,形成了以中糧玉米生化、黃龍玉米淀粉、祥裕玉米食品、禾豐玉米飼料為龍頭的玉米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集群。
2011年9月,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正式命名公主嶺市為“中國玉米之鄉”,隨后又成功將公主嶺玉米申報成為“地理標志商標”,由此拉開了公主嶺玉米品牌化打造之路。近年來,公主嶺市著力從種子的研發、加工、銷售、物流,到玉米種植、加工、轉化,再到玉米須、玉米芯、玉米秸稈的綜合利用,拉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深耕玉米全株經濟。
“一棵‘玉米全株產業樹’可以畫 出80條‘枝椏’。簡單地說,玉米籽粒作為飼料和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原料,鮮食玉米和玉米飲品作為食品直接進入終端消費,秸稈、玉米芯、玉米須、玉米葉也要加以綜合利用,做成其他可以帶來效益的產品,我們的玉米全株經濟就是要‘吃干榨凈’。”王容對記者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玉米須加工而成的龍須茶顯然已經成為玉米市場的新寵。
“玉米須含有豐富的甾醇類、多糖、黃酮類、氨基酸、有機酸及微量元素,有降血糖、利尿及抗結石形成、抗腫瘤、降血壓、提高免疫力作用。我們的‘龍須茶’系列飲品現已銷往廣州、上海、云南等地,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公主嶺九正生物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云商城盤活“玉米經濟”
2014年,在吉林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政策引導下,公主嶺市構建了全國玉米行業最大的網上交易平臺———中國玉米云商城。據介紹,該項目旨在匯集全國玉米行業生產商、采購商、科研力量,細分至玉米食品、原料、加工、農業、工藝品、新興材料 和科技成果轉化等7大類、數千種商品,打造玉米產業鏈循環供應體系。
記者在玉米云商城看到,小到凍玉米、玉米汁、玉米淀粉原材料、玉米稈,大到玉米地毯、收割機,玉米產業相關產品都被云商城“一網打盡”。
“把玉米資源優勢與電商平臺結合,依托電商把這個市場品牌作‘亮’,才能吸引中小企業進駐和轉型發展,更好地帶動玉米產品研發、期貨、物流等全產業鏈的發展,進而促進公主嶺市玉米產業升級、提質增效。”公主嶺市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趙峰介紹說,中國玉米云商城自2015年5月正式上線以來,線上交易額已達1500多萬元。
玉米云商城所在的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還興建了“中國玉米之鄉”產業展覽館,作為“云商城”的線下實體展示店和體驗店,以吸引更多的玉米從業者、企業、機構加入進來。
趙峰表示,中國玉米云商城通過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結合,搭建起政府與企業、企業與農戶、企業與科研、產品與市場間的溝通平臺,通過玉米分類供應,引導差異化種植等方式,逐步形成公主嶺乃至國內外的同類產品集散地、交易結算和物流中心。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