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保障供應,組織外地糧源。一是糧食批發市場吸引糧源能力進一步增強,蘇州市糧食批發市場網上交易業務呈現穩中有升態勢,今年上半年全市糧食批發市場年交易量達到66萬噸,同比略增;二是產銷對接規模進一步擴大,2015年蘇宿產銷銜接會簽訂糧食市外糧食生產基地45.6萬畝,簽訂糧食采購協議72.7萬噸;三是國企與農村專業合作社合作進一步加深,建一批優質糧源基地,地產大米品牌的市場份額正在擴大。全市國企與農村專業合作社落實優質糧源基地1萬多畝,市糧食集團“虎丘”、常熟“沙家浜”、張家港“潤眾”、吳江“元鶴”等地產大米品種已受到市場青睞。四是各類企業發揮政策優勢進一步增大,13年東北糧采購運費補貼出臺后,2014年8月,全市有7家糧食企業14.15萬噸東北糧通過了財政部江蘇專員辦核查,核定財政補貼1981萬元。
三是管好儲備,發揮保供穩價作用。繼續夯實儲備糧精細化管理基礎,把握節奏,及時、保質、保量、保價充實補庫到位;抓住時機,輪換出庫,提高運作效益。根據市政府辦[2011年]239號文件要求,2014年全市地方儲備糧規模達到46.5萬噸,其中稻谷32.65萬噸,小麥13.85萬噸,稻麥品種結構完全符合省規定的7:3要求。其中市本級地方儲備糧增加到10萬噸(新增粳稻儲備7000噸,新增小麥儲備3000噸)。按商品糧人口1030萬人,每人每天口糧0.5公斤原糧計算,地方儲備糧應急保障水平為90天。
四是落實載體,保障應急有力。根據《蘇州市糧食應急預案》,結合相關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我局對2014年市級糧食應急保供定點企業進行了調整。調整后,全市糧食應急加工企業20家,應急供應網點280家,應急配送中心6家。10個分隊的50輛貨運車輛的糧食應急運力仍由蘇州市交通局落實。全市糧食供應綜合保障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五是加強監測,應急保障完善。一是加強預警分析,密切關注省級10個預警監測點及市級20個預警監測點的價格波動情況,每日向省局報送價格變動情況,每月撰寫預警分析報告,報送給市、局相關領導;二是加強糧食批發市場交易動態、信息收集和分析,關注市場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的價格、成交量、庫存量變化,積極引導各類糧食經營主體加大采購糧源力度,大力發揮糧食批發市場在我市糧食保供穩價工作的第一屏障作用。三是按照平均每5萬人設立一個應急供應網點的要求,與“在蘇央企、外企、民企”落實應急保供銷售點280個,基本做到輻射蘇州的每個鄉鎮,全市糧食應急保供網絡得到完善。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